• 77阅读
  • 0回复

“挂联”与求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9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挂联”与求实
陶华
我们记得,在动乱岁月里由“上挂下联”编织起来的罗网,曾使多少人遭受无辜冤屈;也不会忘记“四人帮”把氢弹试验成功、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等“挂联”在“文革”的成果上吹擂。这一页的历史是翻过去了,但“挂联”这个做法似也成为遗风之一,还时常在一些人的笔下回旋。
譬如某个单位的工作有起色,那么这份成绩就是个带钩的花环,似乎挂在哪里都堂而皇之:上头要介绍领导班子建设的经验,那么不管自己的班子是否“四化”了,工作成绩就一古脑儿“挂联”在班子建设上;要推广内部责任制的经验了,这个花环当然就挂在责任制上……至于文章怎么做,自有“空框子,找例子”老规矩,是不难凑齐的。反之,对工作不佳原因的分析,也有类此的俗套。
应该说,一个单位(或一项工程等)工作的得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个综合反应。但这不等于可以移花接木,随意挂联。而且一个单位有了成绩,也不可能各项工作都成为楷模。这种“挂联”,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使人感到似是而非,得不到真谛,结果是长处不能张扬,弊端难于克服,工作搞上来了不明不白,掉下去了更是稀里糊涂。此风不止的原因,大致有:一是懒于分析,安于现状,或满足于一得之功,或甘居落后;二是不会分析,虽也可以罗列几条,但不善于把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更不善于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三是不敢分析,图虚名,怕叫真,不如也来个“大锅饭”,样样都列上,免得露馅担责任。我们不是看到,有些企业用政策性亏损,掩盖了经营管理上的许多漏洞;有些企业明明主要是引进技术改变了面貌,却在煞有介事大讲自己班子如何“四化”的吗!
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易,身体力行之则更难。因为实践它不仅需要改革旧习的勇气,磊落宽大的胸怀,而且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付出极大的气力,决不似搞“挂联”来得轻巧。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必须扫除“挂联”之风,光大求实的精神,不能把工作中的问题无端地与改革“挂联”起来,也没有必要把所有成绩都不加分析地归于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