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路遥知马力——访为中阿友好奔走的鲁道夫·斯奇瓦斯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0
第6版()
专栏:阿根廷通讯

路遥知马力
——访为中阿友好奔走的鲁道夫·斯奇瓦斯先生
本报记者 管彦忠
在中国和阿根廷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阿根廷中国生产、工业和贸易商会最近成立了。这个机构的宗旨是密切两国之间的友谊,为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作出贡献。四十多家从事阿中贸易的厂商为它的成立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能在发展两国关系中起过作用而感到自豪。记者最近访问了梅拉蒂公司董事长鲁道夫·斯奇瓦斯先生,他就是一位几十年如一日为发展中阿贸易而奔走,并积极倡议成立商会的企业家。
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个年头。在民主德国的柏林,鲁道夫第一次接触中国进出口总公司的代表,探索发展两国贸易的可能性。1954年鲁道夫应邀首次访华。最初的谈判就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中国购买了一批阿根廷的烤胶、羊毛、粮食和皮革等。从那以后,梅拉蒂公司坚持与新中国做生意,鲁道夫先生八次访问中国。在发展贸易和与中国朋友长期的交往中,他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和中国人民。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一个拉美国家的商人要坚持同受到包围的中国做生意,对中国人民保持友谊是不容易的,甚至是冒风险的。但他认准了自己的路,便坦然而坚决地走下去。一次,某个大国的移民当局蛮横地盘问他去中国干什么。他理直气壮地回答“做生意”。那人威胁他“跟中国做生意是危险的”,他不予理睬。在军政府统治的时期,他的办公室曾几次遭到警察的检查。
1955年9月,中阿两国还没有建交。应梅拉蒂公司的邀请,中国第一个访阿贸易代表团来到这个南美国家。当时恰逢推翻庇隆政府的军事政变,情况危急。在戒严状态下商业停顿,饭馆不营业,鲁道夫就把代表团接到自己家里去住。从五十年代以来,他接待了许多中国来访的团组,从洽谈业务到日常生活都安排得很周到。就是一些与他的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代表团,他的公司也热情邀请他们参观游览或品尝阿根廷风味的烤牛肉,由此,鲁道夫先生交了不少中国朋友。在他的相册中,既有五十年代中国人在阿根廷参观访问的黑白照片,也有近几年来他与中国朋友们的彩色合影。现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挂着1954年11月13日他被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任命为代理的证书和1960年中国进出口公司与梅拉蒂公司订购烤胶的合同等。这些文件可说是这位开拓者留下的足迹。
鲁道夫领导的梅拉蒂公司为扩大中国产品的销路作了大量工作。中国第一次向西方出口铝矾土的交易就是经梅拉蒂公司做成的。1976年鲁道夫从青岛带来一百公斤铝矾土样品,他请美国技术人员看。那些人开始不相信,但看过之后认为质量不错。此后中国铝矾土的销路就逐步打开了。
对于阿中商会的成立,鲁道夫先生高兴地说,发展两国贸易有着广阔的前景,中国是个重要的市场,正在实行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又为扩大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商会的多数成员都访问过中国,了解中国,也很有信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鲁道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如今他已七十五岁高龄,仍然在为发展阿中友谊不倦地工作。他正准备今年第九次访华,为友谊大厦再添砖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