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烤鸭送上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1
第5版()
专栏:新风集

烤鸭送上门
3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的一个老友约我到他家去谈工作事宜,他住在北京朝阳区团结湖北里。我们谈到将近十一点时,他盛情地挽留我吃烤鸭。
提起吃烤鸭,引起我一段不太愉快的回忆。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在下午六时左右,到一家大饭店去吃烤鸭。顾客盈门,座位已满。服务员们确实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中的一位非要坚持等一会儿不可。这时,店里的一位同志颇不耐烦地对我们抱怨:“谁叫你们这时候来呀!”是啊,我们是“食”不逢时,给人家“添麻烦”了!我想扭头就走。但是,另一位服务员却千方百计为我们挤出一席之地,并不断表示歉意。由于大家的情绪被长时间的等候拖疲了,这次的烤鸭吃得并不愉快!
现在,我的老友又要拉我吃烤鸭,我想:进城要花好长时间,到了那家大店,肯定要吃“闭门羹”。然而,他却告诉我,这次是请烤鸭店的服务员同志送到家里来吃。他不时地看表,并向楼窗外眺望,我才发现外面下雨了。忽然,门外响起敲门声。他的爱人忙去开门,只见门口出现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她一手提一个椭圆形的木盒,一手拿着把花伞,腼腆地问道:“您是刘同志吗?我们是利康烤鸭店的,您要的烤鸭和薄饼送来了。”我估计,烤鸭送上门,一定便宜不了。然而,一算帐,一只鸭子加上二斤薄饼,还有面酱和葱,共十五元多一点儿,比那家大店还便宜两元多,而且不收“跑腿儿钱”。烤鸭被包在双层塑料袋里,打开之后还热着呢。
我的老友跟这家烤鸭店素不相识。他说:“我是看了《北京晚报》登出的消息之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叫的。我没把握,特别是又下起雨,真想不到……”这次的烤鸭,让人吃得真惬意!
后来,我有机会见到这个店的上级——北京第四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孟继明同志,对他们这种真正为顾客“服务到家”的精神表示了赞赏。他告诉我,过去,他作为一名顾客有时候也尝过在饭馆“吃饭难”的滋味。去年,第四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兴办第三产业时,领导上交给了他这项任务。他考虑再三,决定在位于朝阳区的工人体育馆南路的南口办一个中档的“利康烤鸭店”。开业以来,深受远近顾客的欢迎。可是因为店小,还有排队等吃烤鸭的现象。他说:“现在虽然要讲究经济效益,但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薄利多销,服务到家。别人不能办的,只要我们有条件,就可以办。”3月14日的《北京晚报》登出了这个店“提盒送鸭,服务到家”的消息后,立刻有许多顾客给他们打电话来,特别是那些离退休干部、行动不太方便的人以及有特殊事情的人。
由于这个店开业不久,人手比较紧张,他们把“提盒送鸭”的范围限于距本店方圆四里范围内。可是,有时候遇到特殊情况,他们就特殊对待。比如,有的顾客全家团聚,想出去吃一顿,可是赶上下雨,出门不方便,他们就派服务员冒雨送上门;有的顾客为老人祝寿;有的欢送儿女出国深造;美籍华人回来探亲;女儿出阁后当天回娘家……。虽然这些顾客的家距这个烤鸭店远了一点,但也还是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许多顾客十分欢迎他们这种做法,说:“这是北京多年来出现的第一家‘送鸭上门’的饭店啊!”有的顾客住在五层楼上,服务员把烤鸭送上去以后,热情的顾客又把他(她)送到楼下门口。
我想,如果全北京的饮食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都能象利康烤鸭店那样全心全意地为顾客服务,那该多好啊!
北京朝阳区东大桥路 也华(附图片)
  利康烤鸭店副经理戴红送烤鸭到三里屯住户周金品的家里
            小侠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