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不能挖中小学的墙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2
第1版()
专栏:

  不能挖中小学的墙脚
  本报评论员
最近一个时期,少数城市和经济富裕地区的企业事业单位,以“人才流动”的名义,到农村乱拉乱聘中小学教师,许以优厚待遇,甚至不要调动手续、工资关系和户口粮油关系。这种挖“墙脚”的行为,冲击了一些地区本已十分短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应当立即制止。
我们提倡人才合理流动。人才流动的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和单位人才积压、人才浪费的问题,一般地说,只有从人才相对密集的地方向人才比较稀缺的地方流动,例如从城市向农村流动、从沿海地区向边远地区流动、从富裕地区向贫穷地区流动、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流动,才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人才的倒流。人才倒流现象,不符合人民的整体利益,为政策所不允许。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人数不够,质量也不够高。据1984年统计,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四千五百五十四万人,专任教师二百五十五万人(其中民办教师五十四万人);全国在校小学生一亿三千五百五十七万人,专任教师仅五百三十六万人(其中民办教师二百九十五万人)。这个比例,远远不能满足四化建设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因此,对于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说,最迫切的问题是稳定、充实和提高,而不是“流动”。如果一定要讲流动,只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沿海城市抽调部分教师支援边远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当然更欢迎机关、科研单位、大学和企业的一些知识分子转到普教战线上来。
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根本。如果把各类人才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中小学教育则是树根。现在少数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为了眼前的局部的需要,到中小学乱拉乱聘教师,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从全局看,无异于刨四化之根;从长远看,甚至可以说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稳定教师队伍,禁止不适当地抽调中小学教师,是中央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过的。只要各地党和政府的有关领导严明纪律,切实负起责任来,这种有禁不止的状态并不难扭转。当然,在执行纪律的同时,也要引导大家分清“人才合理流动”与“挖人墙脚”的界限。任何一项改革的措施出台,如果不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不仔细区分其政策界限,就很容易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当成改革,鱼目混珠,被一些人钻空子。这里就是一个教训。
人才管理要搞活,人才流向要合理。挖人墙脚,不是搞活,而是搞乱。只有坚决制止不顾大局、以邻为壑的行为,人才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