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东窑村干部带头致富热情帮富 当好农民致富的引路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2
第2版()
专栏:

东窑村干部带头致富热情帮富
  当好农民致富的引路人
本报讯 江苏省如东县岔南乡东窑村的村组干部乐为村民致富引路搭桥,带领全村农民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使全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新变化。1984年农副工总产值达七十六万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目前,有97%以上的农户经营四个以上的项目,人均纯收入达五百多元。这个村的主要做法是:
培养典型,带头致富。他们培养了两类典型:一类是村组干部带头致富的典型。村党支部书记杨锦涛,全家五口人,分别从事粮棉和瓜果蔬菜的种植,饲养猪、禽、鱼、貂,以及运输等生产,1983年收入六千多元,去年达一万二千四百元。杨锦涛先富起来后,去年在村民大会上理直气壮地介绍致富经验和发展规划。许多农户看到党支部书记勤劳致富发了财,从而打消了想富不敢富的思想顾虑,各找致富门路。现在,全村五百七十四个劳力,有三百八十多人从事林、牧、副、渔、工、商和建筑、运输、服务等生产或经营项目,占总劳力的66%。
这个村培养的另一类典型是会盘算、懂经营、对发展商品生产有热情、有门路的专业户。第六村民组季邦杜在副业生产上肯钻研,1981年就发展了养猪、养兔、养禽、捕鱼、育树苗等八个项目。村里把季邦杜作为典型,支持他扩大经营项目,帮助解决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困难。季邦杜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多次出席县“两户”代表会。这两年,全村培养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方面的典型共六户。村干部推广这六户发展商品生产的经验,使许多农户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致富本领。
建立干部联系户制度,帮助困难户致富。去年初,东窑村讨论制定了干部联系户制度,每个村组干部各联系一户想富不得富的困难户,保证这些户在一两年内赶上全村中等水平。第一村民组有三个困难户,想发财苦于没有门路。组长蒋长松与各户商量,家家出劳力,帮这三户新挖和改造了三个鱼塘。
分析行情,正确指导。去年春节前,岔南一带苗猪价格降到五六角钱一斤,出现了滞销苗头。农户见苗猪行情不好,有的卖母猪,有的杀母猪。面对这一情况,村干部们进行了认真分析:母猪数量急剧下降,必定孕育着苗猪紧张、价格回升的趋势。干部们把这一分析在全村宣传后,鼓励农户积极发展苗猪生产,同时逐组逐户检查母猪圈存量,动员一些该养而未养母猪的农户饲养母猪,全村母猪饲养量很快增加了一倍。果然,开春后市场苗猪价格一升再升,村民普遍尝到了甜头。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出售苗猪的收入就达十多万元。
掌握经营技能,搞好技术辅导。东窑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利用有线广播、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辅导,还经常组织村组干部举办技术讲座,帮助大家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村组干部自身有了“资本”,上门为“两户”服务就能抓到点子上。第四村民组养鱼专业户石木林,承包五亩鱼池,开始时养的是“清水鱼”,产量很低。组长花有仁经过村里技术辅导,初步掌握了鱼的喂养技术,帮助石木林分析鱼池产量不高的原因,教会他培肥水质、设置食台、合理喂养等技术。只有半年时间,石木林当年投放的鱼苗就开始大量上市,全年养鱼收入达到三千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