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投产之前访宝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2
第2版()
专栏:

  投产之前访宝钢
  本报记者 刘燮阳
全国人民注目的宝钢一期工程即将全面竣工,一号高炉定于今年9月点火。不久前,记者来到宝钢现场,只见一艘十三万吨级的外国货轮,正停泊在原料码头上卸矿作业;五十孔的大型焦炉正在日夜升温烘炉,日产万吨铁水的高炉和两座三百吨的氧气顶吹转炉已进入全面调试……整个工地一派投产前的繁忙景象。
在工程指挥部里,负责同志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目前正在加紧收尾。宝钢两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年产铁六百五十万吨、钢六百七十七万吨、钢材四百二十二万吨。它生产的各种优质钢材,都是我国目前石油钻探、造船、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所急需的紧缺材料。它的主要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新、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环境保护好。无疑,这些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创新,将在我国钢铁工业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伸入长江长达一千六百多米的原料码头上,记者看到了运输原料的动人情景:这里全部采用的是电子计算机控制,赭色的铁矿、乌黑的煤炭和青白色的石灰石从轮船卸下来后,自动地通过几十里长的传送皮带,犹如条条长河奔腾不息地流向各指定的堆场。电子秤忠实地计算着通过的矿料重量,金属检测器自动对混入原料中的杂物进行报警并指出其位置,自动洒水装置定时向原料喷水……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据负责同志谈:一期工程共采用了三十七台电子计算机、二百多台微型处理机。然而,掌握和操纵这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并非易事。宝钢建设者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青工张成法,原是上海八区吊小型装卸机的司机,调到宝钢驾驭从日本引进的大型自动化卸料机,开始技术不熟练,工作不适应,他就废寝忘食地学习日语,苦练操作技术,反复钻研了二百二十五张全套电气原理图,后来,终于成了优秀的装卸机手。
很多到宝钢参观过的人,都称赞建设者们认真对待工程质量的严肃态度。在修建大型焦炉的时候,日本工程技术人员提醒说:这座焦炉,将来投产使用后,要一直用到检修为止,中间不能停炉。如果施工时注意提高砌炉质量,焦炉寿命可以从二十年延长到二十五年、三十年。这种焦炉由一千多个型号共一百六十万块耐火砖砌成,炉身共有九十九层,只要有一层砌得不严实,就会影响整个炉子的寿命。宝钢建设者们硬是把一百六十万块砖,一块一块地进行检查。看过他们认真砌砖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这哪里是在砌砖,简直是在砌花啊!”
宝钢建设者从一度电、一滴水、一块砖、一根钢筋、一包水泥节约做起,能省的尽量省了下来。电子计算机的运输原来计划是空运的,运输部门的同志考虑到空运价格昂贵,在保证计算机安装进度、质量的前提下,主动建议将其中十万公斤的计算机改为海运,节约四十多万元的运输费用。整个工程自1981年实行概算包干以后,节约成果更为明显,到今年4月已累计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一亿五千多万元。
现在,宝钢一期工程生产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按定员全厂两万多名职工已调集完毕,正在紧张地操作练兵。(附图片)
题图:郁祖平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