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花为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2
第2版()
专栏:

  花为媒
  本报记者 陈华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京城指哪里?指洛阳。洛阳是九朝古都,牡丹是洛阳的市花,是洛阳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年前,洛阳市把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定为“牡丹花会”会期。此举深为世人瞩目,国内外有的名流学者誉之为“中国花事的一大壮举”。对在洛阳市的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士来说,则要趁花会之机,招揽八方之客,扩大洛阳影响,吸收资金技术,繁荣洛阳经济,以花为媒,介绍洛阳,建设洛阳。谁能料到,传说中的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洛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振兴中却因牡丹得福了。
三年来,洛阳市政建设发展之快,与花会不无关系。中州慢车道、龙门栈道、植物园等项目,就是乘花会之“东风”而建设起来的。商业服务业网点增加了,每年的花会给洛阳带来的财政收入十分可观。今年是第三届牡丹花会,花会期间市里的经济收入达到了九百万元,比第二届牡丹花会增加了二百三十万元。在今年的花会期间,洛阳举行了首届中外经济技术洽谈会,来自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国内经济界的有关人士分别就矿藏开发、合资经营、技术转让等方面的项目签订了八十六项合同书和协议书。以“牡丹”为产品牌名的全国八十多个生产厂家在今年花会期间举办了首届全国牡丹产品展销会,借“牡丹”为自己扬名,又为洛阳牡丹增色。至于花会对洛阳交流信息、广交朋友、获取知识带来的益处,则是难以用数字来表示的。
花会期间,洛阳大小宾馆、旅店客满,各机关、厂矿的招待所加铺,商业服务业“超载运转”。今年在此期间安排的各种会议有二百多个。有些会显然与洛阳毫不相干,有的人为赏花而来的目的十分明显。算起账来,也许国家和各地方财政要多支出一些“旅差费”,这个趋势今后会不会扩大,洛阳人是十分担心的。以花为媒,他们原是要招来更多的酿蜜的蜂,让牡丹为洛阳多作贡献。当然,这一点,是不会完全以洛阳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