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招来了“女婿” 不亏待“儿子”——铜陵市招贤纳士见闻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2
第3版()
专栏:

招来了“女婿” 不亏待“儿子”
  ——铜陵市招贤纳士见闻之二
  本报记者 张振国
“招来‘女婿’,不能忘掉‘儿子’”。这是安徽省铜陵市委、市政府在招贤纳士中认真解决的又一问题。
近三年来,铜陵先后招进一百七十七名本市稀缺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使他们扎根本市,有关招贤单位都能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信任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在铜陵。(详见本报3月22日第一版《事业引人,情谊留人——铜陵市招贤纳士见闻》)。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有些单位只重视招来的人才,不大重视本市原有的人才,以致出现同等技术水平、同等技术称职的人却不能同等相待。因此就流传出这样的话:“招来了‘女婿’,忘掉了
‘儿子’”、“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本地的和尚会念也不让念”。
铜陵市没有责怪这些传言,而是实事求是地对此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招贤是正确的,关心、信任、照顾招来的人也是应该的。但他们只占全市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少部分,如不从政治、工作、生活上同样对待全市二千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那就会失掉多数,反过来也会影响招来的少数。为此,他们决心在实际行动上,既待好“招来婿”,也待好“自家儿”。符合入党条件的,同样积极吸收入党;应提拔重用的同样予以重用;有实际困难,本市又不能解决的,同样准予流动;该把家属、子女户口从农村转来的,照样帮助转来。
去年初,市里有一批长期两地分居的助理工程师,眼看招来的人(其中也有助理工程师)家属户口均已顺利迁来,就多次给市委写信,要求同样照顾。市委反复研究后,认为他们虽系助理工程师,但许多人肩负的工作任务很重,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情理说不过去。于是决定拿出一部分“农转非”户口指标,解决他们的困难。有些管户口的同志思想不通,市委书记孙树兴就上门耐心说明道理。这样,一次就解决九十五位助理工程师的一百九十八名家属、子女的“农转非”户口问题,很快使这批中青年知识分子安心工作。从此铜陵市传出佳音:“儿子、女婿一样亲了,本地的和尚也好念经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