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安息吧,共过患难的伯钊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2
第5版()
专栏:

  安息吧,共过患难的伯钊同志
  刘志坚
听说李伯钊同志病重住院,我就打电话要去医院看望她。秘书告我,伯钊同志病情较重,医生不让探视,等她稍好些再通知你。过了一天,正要再次询问伯钊同志的病情,却惊悉伯钊同志已于4月17日不幸逝世。对这样一位共过患难的老战友,在患病时未能立即看望,以至她去世前也未见上一面,心里确实难过。在向伯钊同志遗体告别时,尚昆同志握着我的手说:“志坚,你们是共过患难的老战友啊!”听着他的话,不由使我热泪盈眶,伯钊同志和我在革命的艰难岁月里共患难、同奋斗的经历,一幕幕地浮现眼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1933年秋天,在中央苏区初次同伯钊同志相识的。当时,伯钊同志是工农剧社的社长,我是三军团的宣传部长,在工作上常有来往。那时,三军团也有宣传队,常为部队演一些节目,但内容与形式都比较简单。在红军中,象伯钊同志这样曾在国外留学,经过专业训练的文艺工作者还没有过。伯钊同志领导的工农剧社来到三军团后,为部队演出了气势磅礴的《红军舞》、《海军舞》等,这些节目都是当时部队的干部战士从来没有见过的。尤其是她创作并亲自演出的以现实革命题材为内容的歌舞、活报剧等,深受红军干部战士的欢迎。工农剧社的演出,成了三军团文化生活的大事。他们创作和演出的节目体现了文艺为革命、为部队服务的方向。伯钊同志是根据地我党我军文艺宣传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为了培养人才,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提高红军文艺宣传骨干的水平,三军团也成立了一个火线剧社,请伯钊同志进行培训。她给学员们上课,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大家都很爱听。白天,她给大家讲课、排戏,晚上还要亲自登台演出,真是一个不知疲劳的人。在伯钊同志的精心指导下,火线剧社不仅学会了她所教的全部节目,而且在艺术水平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红军战士看了演出后反映:伯钊同志的到来,给红军文化艺术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伯钊同志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上对同志体贴热情。为了别人的幸福,她总是想得很多很细。在长征路上,还有一段伯钊同志为我作红娘的故事。她的剧社里女同志比较多,由于战争环境,男女之间顾不得考虑恋爱婚姻的事,可是伯钊很关心这些同志。有一次,伯钊同志把我叫去,原来是要把她剧社的一位女同志介绍给我,我听了之后,既感激伯钊同志对我的关心,又感到不好意思。我考虑当时还在作战,不得不婉言谢绝了。那是一位很好的女同志,不久就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这件事已经成为过去,但伯钊同志关心他人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更使我难忘的是,伯钊同志和我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患难经历。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她和我都随右路军一起过草地,一方面军派她去四军筹办艺术训练班。我也带着三军团的一支十几人的宣传队,在三十军作宣传慰问工作。由于张国焘搞分裂活动,毛主席得知后,就带领一、三军团北上了。伯钊同志和我带的宣传队都因路远,没来得及和原来的部队同时行动。在追赶一、三军团的途中,和伯钊同志在一条河边相遇,我就让伯钊同志和我们一起走,不幸的是,到了右路军指挥部,就被陈昌浩派的部队扣留了,我们所有人员的枪都被下了,关在一个藏民的木楼上。伯钊同志非常生气地对我说:“那有红军扣留红军的道理。”经过商量,伯钊同志和我们一起,提出了继续北上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伯钊同志和我带领的宣传队被迫留在四方面军。伯钊同志一有机会见到我,就批评张国焘搞分裂的错误。当时,她和我思想上都想不通,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压力。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工作、生活,稍有不慎,随时都有遭受不测的可能。伯钊同志对这些,全然不顾。为了请示被留在四方面军后怎么办,她和我都先后冒着风险探望了朱德总司令。朱总司令对我说:搞分裂活动的只是张国焘等少数几个人,四方面军也是红军,他们也打蒋介石,打土豪分田地,主要的是缺少政治工作,你们要留在这里,少说话,多做工作,特别是基层政治工作。根据朱总司令的指示精神,伯钊同志和我都留在四方面军工作。伯钊同志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经常深入到红军战士中去,用演出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了红军战士的觉悟,使战士们尽早认清张国焘的分裂错误。伯钊同志在那种险恶的逆境中,把敢于斗争的革命胆略和善于斗争的艺术,科学地结合在一起,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国焘坚持南下的分裂活动在西康遭到失败后,伯钊同志又随二方面军三过草地。据我所知,在红军女战士中,三过草地的只有伯钊等几位同志。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艰难的历程,红军战士没有粮食吃,靠野菜充饥,路途天气恶劣,一会是一阵风,一会是一阵雨,一会是一阵雪,饥饿、疲劳、疾病摧残着每个战士,稍不小心就掉进泥潭中不能自拔,很多男同志在过雪山草地时悲壮地牺牲了。对于一个女同志来说,可以想象她所遇到的困难肯定是更多得多。而伯钊同志从草地一次、又一次、再一次地走过来了。这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啊!她在一切困难面前是强者,是胜利者。
解放以后,伯钊同志以她全部精力投入了新中国的文艺和文艺教育事业。是她首先写出了反映长征这一革命壮举的歌剧《长征》,并第一次把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搬上了舞台。粉碎“四人帮”后,伯钊同志克服病痛的袭扰,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话剧《北上》,成功地再现了红军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画面。在《北上》和《长征》创作和演出的过程中,伯钊同志曾多次征求我的意见,作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人之一、伯钊同志的老战友,我们在一起重温了那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重温了那难忘的经历和战斗的友谊。
在六十年的革命征途中,特别是三过草地、与张国焘的残酷斗争和十年浩劫这些艰难的岁月里,伯钊同志始终是一位坚强的勇于拚搏的斗士。伯钊同志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她一生中体现出来的:不管在任何困难情况下那种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对党的无比信任,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专业的精益求精和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安息吧,伯钊同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