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深切怀念亲爱的挚友——李林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2
第5版()
专栏:

  深切怀念亲爱的挚友——李林同志
  贾唯英
李林烈士殉国四十五周年了。翘首雁北,哀思无限。
李林生于福建,长在印尼爪哇。童年时父亲回国,剩下她和母亲过着不很宽裕的生活。母亲的教育,语文老师的启迪,荷兰殖民者压迫当地人民和华侨的残酷现实,激发了李林的爱国主义激情。她渴望回到祖国,为祖国出力,使祖国不再受人欺侮。1930年,她的愿望实现了。她回到了祖国,先后就读于陈嘉庚先生办的集美学校和杭州女中。李林投进了祖国壮丽河山的怀抱,欢欣不已。她曾梦想做一个文学家。“九·一八”的炮声响了,打破了她的文学梦。为了寻求真理,李林于1935年春,毅然离开了风景如画的杭州女中,转学到上海爱国女中。
上海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是帝国主义者和冒险家的乐园。日本兵营就设在虹口,经常演习,枪口对准中国人民。这一切都使人悲愤难忍。爱国女中的同学,更有切身的感受。学校附近的日本兵营,演习的炮声经常使学校上课中断。有一次,学生正在自习,炮声又起,李林实在气不过,拍案怒吼:“这还成什么国家”!日本兵营是我们到市区的必经之路,只要看见日本士兵荷枪实弹、耀武扬威的样子,就使人气得想和他们拚了。有一次,我们路过这个兵营时,李林气得握紧拳头,狠狠地骂道:“总有一天要把你们这些强盗赶出去!”
人民的痛苦,社会的不平,民族的屈辱,每时每刻都在刺痛着李林的心。可是怎么办?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啊!正在李林苦闷之时,从苏州中学转学来的胡文新,成了包括李林在内的一批不满现实、要求进步、彷徨苦闷的同学们的带路人。胡文新是上海党的外围组织“社联”的成员。她从介绍阅读描写苏联十月革命的小说入手,逐步帮助同学们学习进步的政治理论书刊。
理论和现实的教育,进步同学的帮助,使李林决心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1936年春,李林参加了上海外围组织“抗日救国青年团”。当时她很兴奋地对我说:“现在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是整个革命组织中的一个小细胞。我感到有无穷的力量!”
最使人难忘的是,李林1936年暑期同松江县警察进行斗争的一幕。那年暑假,上海大中学生抗日宣传团到松江县进行抗日宣传。国民党松江县长宣布,不准学生演出话剧,并勒令宣传团立刻离开松江。随即,又命令反动军警把我们包围起来,强行押上火车,此时,李林奋力挣脱了四五个警察的拖拉,跳到剧院前面的台阶上,对着几百群众,愤怒控诉国民党当局的卖国罪行,质问国民党松江县长为何不准进行抗日宣传。最后,几个警察把李林拉下台,死死夹着她往前拖。李林一边挣扎,一边演说,讲得声泪俱下。群众屏息静听,好些人泪流满面。突然,有一个人大声问道:“为什么不准她们演出抗日话剧!”这一声喝问,使那些反动警察惊慌失措,如临大敌,向天开了一枪。群众静下来,李林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李林的讲话,深深地感动了也教育了在场的群众。许多人不顾警察的禁令,紧紧地跟着李林,一直送到铁路边。
李林烈士在山西的壮烈牺牲,我是多年之后才知道的。我为自己失去一个挚友,党失去一个优秀党员,国家失去一个民族女英雄而痛哭失声。那时,关山阻隔,我只能默默向北遥祭,以表达我的哀悼。由于曲折的生活道路,使我一直没有能写文悼念她,内心感到极大的痛苦。可是几十年来,李林烈士一直活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前进,特别是处在逆境时,李林更是支持我的精神力量。
李林烈士啊!这是一篇过迟的悼文,你能原谅我吗?我在心中千遍万遍的呼唤你,你听见了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