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对农村集资要有新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4
第2版()
专栏:我说经济改革

  对农村集资要有新认识
  钟本源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所需资金日益增多。在当前国家信贷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为帮助解决农村资金不足,开展农村集资确实是个好办法,对这一事物应当给予支持。 ——编者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都由银行、信用社“一统天下”,这既不需要,也统不了。伴随改革的深入,愈来愈要求我们冲破“左”的束缚,重视农村集资工作。以南充县而论,近几年农村集资达一千八百零九万元,相当于同期农业贷款的13.5%或财政支农的五倍。这些资金结合其他方面的投资,新扩建了一批工厂和企业,兴办了一批小型水电,解决了全县一部分灌溉。随着信贷规模的大幅度扩展,农村集资还在扩大。
马克思曾经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8页)集资的这种作用,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条件下仍很明显。南充县正在酝酿发展一大批饲料、粮食、食品、果麻丝竹等加工业,其中准备实行各种联办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就拟从千家万户、干部职工中集腋成裘。这个县是闻名的蚕丝之乡,为进一步发挥这个优势,全县正着手筹办一批茧站、丝厂、绸厂,以形成收购、加工、制作一条龙。在国家财力紧缺的情况下,也计划主要走集资之路。上述情况表明:现在农民和单位钱多了,想多办事,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又急需很多的钱,而金融、财政和主管部门又拿不出这些钱,有些也不该它们拿,但集资却可以解决这些一时解决不了的资金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资金结构调整,把某些死钱变活、零钱变整、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资金,用于发展经济,扩大经营。这就给集资以强烈的主观要求和良好的客观基础,使之迅猛发展,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人担心这样做,集资单位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企业性质,或个人向企业投资是不是搞资本主义。从南充县的情况看,这些疑虑是不必要的。就南充县已集的资金而言,其集资对象,全民和集体占总数的23%,资金来源是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纯收入的一部分,农民和职工占总额的77%,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消费基金的一部分,它们都不带有剥削性质;其用途和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其利和息是对持股人应得报酬的一种分配;其企业仍然由职工当家作主,由社会主义企业掌握。
当然,目前农村集资兴办事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中问题也不少,集资本身也确有消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则必须对集资加强引导,具体帮助。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要抱积极的态度,发挥好农村信用的主渠道对农村集资的引导作用,利用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通过存贷款等业务活动,发挥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方面。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帮助贯彻好集资的自愿互利原则,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注:作者为四川省南充县农业银行经济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