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让更多的人亲近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4
第6版()
专栏:日本通讯

  让更多的人亲近科学
  本报记者 孙东民
筑波科技博览会3月16日开幕至今,前往参观的观众平均每天超过十万,截至5月7日,观众总人数累计已突破五百万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的日本儿童节,这天的观众人数高达二十三万五千人,创开幕以来的最高纪录。整个科技博览会场变成了孩子的天下,少年儿童们是最受欢迎的客人,许多展馆特地为孩子们准备了特别节目,只有少年儿童才有资格领取特制的纪念品。少年儿童们以特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或在立体屏幕前探索宇宙的秘密,或在机器人面前欣赏这些具有初步思维和判断力的铁人们演奏动听的乐曲和观看以熟练的刀法准确地进行雕塑,神驰于二十一世纪的未来社会。
对于花费近三年的岁月和六千五百亿日元的投资建成的筑波科技博览会,人们普遍认为开阔了眼界,部分地反映了今后“信息社会”的一种缩影。人们通过用电子、音响技术合成的各种影像和可接触的实物,对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可以得到一些实际感受。科技博览会事务总长伊原向记者强调,这次博览会不是商品展览,而是利用科技成果展望明天生活的展览。他认为,这次科技博览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观众“在轻松愉快中亲近科学”。
伊原表示,现在离二十一世纪还有十五年,需要重新认识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科技博览会的意义就在于让一般人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人们往往觉得,科学技术是专家学者的事,但实际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科学技术,电子表、电视、电饭锅、汽车中就应用了很多电子技术。方兴未艾的种子革命,蔬菜工场就是生物工程的实际应用。办公室自动化,微型计算的应用越普及,一般的中年工薪人员就产生怕掉队的危机感而拚命学习。科学技术越是向社会、家庭渗透,人们也就越重视科技的发展。科技博览会实际上也是对一般人普及科学知识的场所。
但在日本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是一致的。据日本科技厅技术预测研究委员会调查,七十年代初期人们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前景是“玫瑰色的”,但到七十年代中期,污染噪音等公害严重,使科学的吸引力大受削弱,到了八十年代,人们对生物工程的进步、微电子技术、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抱有期待的同时,又对操作电视终端等产生的“高度技术精神紧张症”、电子计算机犯罪等的出现感到不安。对于发展科技的“功与过”,博览会事务当局认为,科学技术绝不是完美无缺的,要解决发展科学技术中出现的弊病,唯一的方法就是发展科技,这也是这次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的一个“基本理念”。
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的会期已过去三分之一,将有更多的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一家报纸在一篇社论中写道,人们通过参观科技博览会如果能得到与其说是“硬件技术”,不如说是信息、概念和印象等“软件”的话,耗资巨大的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就算取得了成功。
(本报东京5月12日专电)(附图片)
  图为日本松下馆内的机器人在为人画像。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