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温州重在办交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5
第2版()
专栏:开放之窗

  温州重在办交通
  本报记者 戴玉庆
“温州到处都是宝”,来北京开会的温州市市长卢声亮对记者介绍说。位于瓯江下游南岸的温州,是浙南最大的城市和海港。狭长的温州湾象一条蓝色的缎带,把温州同东海、太平洋连结起来,使她成为腹地的主要出海口和商品、物资集散地。温州又是旅游胜地,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
开发和利用温州的优势,面临的困难也很多,最突出的问题是交通不便。外商从法国巴黎乘飞机到上海才几个小时,而从上海到温州,空路、铁路都没有,走公路七折八弯需要二十个钟头。“时间就是金钱”。谁愿意浪费光阴呢?铁路不通,也影响了同内地的联系。
“开放就必须实干,不实干就不可能把潜在的优势变成实际的优势。”卢声亮简炼地总结了温州市开放一年多来的经验。从去年开始,温州市集中抓了交通建设:一是动土兴建“金(华)温(州)铁路”;二是建造温州机场;三是扩建万吨级码头。温州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同时办这几件大事,的确很不容易。卢声亮介绍了温州的做法:“温州的家底薄,在干的过程中要分别轻重缓急。例如温州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还是农田。如果把财力、人力全部投入开发区建设,那就可能顾此失彼。我们先从改造现有老企业着手,把传统的轻纺工业再提高一步。温州之所以能够集中资金解决交通问题,首先是有国家和兄弟省市的支援,但也同老企业提供的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此外温州市还同有关部门一起发行了‘铁路开发股票’,集资于民,造福于民。”说到这里,卢声亮满怀信心:“等到交通问题解决后,内有湘、赣、浙山海之利,外能争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天时、地利、人和皆俱,温州就不再是小角色了。”
开放城市具备着很多优势,要使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扎扎实实地做许多艰苦的工作。谁能抓住要害,开拓奋进,谁就能更好地吸引投资者,较快地得到实益。温州市从实际出发,分别轻重缓急,把开发建设工作抓细抓紧,是个好办法。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