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领导机关要还“才”于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6
第2版()
专栏:我说经济改革

  领导机关要还“才”于企业
  谭争鸣
某些机关对人才只重调不重用,甚至使机关变成人才“展览馆”,这样的问题时有耳闻。调而不用,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莫不如还“才”于企业,让人家干点实事。
             ——编者
工业企业在扩大自主权以后,活力大大增强。最近,一些厂矿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又提出一个新的呼吁:领导机关要还“才”于企业!
据反映,自去年机构改革以来,一些领导机关以配备“高文化结构”班子为名,从本来就急需人才、缺少人才的基层厂矿企业,调走一批有文化的生产技术骨干,甚至出现几个机关同时到一家企业抢“尖子”的现象。有的企业从外单位引进的人才都被调走了。一些厂长感慨地说:“现在务实的成了人才‘中转站’,务虚的成了人才‘展览馆’,企业怎能更好地得到发展?”事实证明,这样做确实弊多利少。
其一,降低了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有个二百多人的县办工厂,原有的六名技术人员已被调走了五名,厂里连画张图纸都要到外面请人帮忙。
其二,有些机关工作人员本来就超编,目前又大批收集人才,结果三个人的事要五个人干,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
其三,有的机关调“才”,重调不重用。机械师当文书,检验员管人事,由此造成了新的用非所学,浪费了人才。有些专业人员担心今后荒废了学业,又贻误了事业,要求调回企业的呼声甚高。
厂长经理们认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企业。领导机关应从改革的大局出发,为企业着想,还“才”于企业。这样,企业才能如虎添翼,否则,如果有权无“将”,企业仍难搞活。
(注:作者是湖南零陵行署办公室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