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一批农学家经过综合科学考察 对发展北方旱区农业提出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7
第3版()
专栏:

一批农学家经过综合科学考察
  对发展北方旱区农业提出建议
本报讯 记者何黄彪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学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意见,于去年8月至9月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四十三人,分西北、华北和东北三路,对北方旱地农业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通过考察,他们就如何更快发展北方旱地农业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国家对旱区农业应采取特殊政策,从财政、物资供应、产品加工、产品价格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在此同时,应重视旱区物质投入,以提高单产。现在旱区施用化肥一般只有三至五斤,还有相当比重的“卫生田”,而旱区每斤化肥的增产效果可达三至五斤,故应设法增加对旱区的化肥供应。
二、各地应在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调整农、林、牧各业的结构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使之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地应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还林,逐步实现以草为中心的农、牧、林结构。种植业要改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发展优质、高产、耐旱优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同时增加绿肥和豆科牧草,实行粮食、经济作物、绿肥牧草轮作或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行间套种,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对草场资源要进行改良和合理利用,努力做到以草定畜,限制饲养头数,提高牲畜出栏率、出肉率和商品率。林业应根据当地降水和土地条件,发展多种林木,以增加地面覆盖,保持水土,切不可盲目发展乔木。
三、发展北方旱区优势产品,建立相应的商品生产基地。要在旱区草原建设肉、奶、毛、皮等基地;在农区注意种植谷子、高粱、马铃薯、莜麦、荞麦和各种豆类等价值较高的杂粮,发展油料和药用作物,如蓖麻、向日葵、红花、百合、枸杞以及著名的瓜果等。
四、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大跨度牧农工商联合体。应该充分利用北方牧区和半牧区的草原优势,建立草食牲畜繁育基地,并向邻近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提供优良牲畜,以充分利用农区玉米、大豆的优势进行育肥,再利用雄厚的工业基础进行多层次加工,形成牧农工商联合体系。从目前看,这种大跨度的联合体,首先可在内蒙古东四盟和东北三省西部建立,其它地区有条件的也可建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