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隐珠乡党政干部改进作风为民谋利 用模范行动带领农民献身四化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7
第4版()
专栏:

  隐珠乡党政干部改进作风为民谋利
  用模范行动带领农民献身四化建设
本报讯 大众日报记者王锡光报道:山东胶南县隐珠乡党政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助民先富不遗余力,用模范行动带动了农民献身四化建设的热情。
隐珠乡地处山区。1983年新调整的党委领导班子接任时,全乡还欠着国家九十多万斤借销粮,许多农民仍然穷得喘不过气来。党委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前几年有的干部只顾个人发家致富,很少关心群众利益,甚至利用职权与民争利,使农民失掉了治穷致富的信心和希望。为此,他们从正“上梁”入手,首先在党政干部中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同时约法三章,要求党政干部坚持以助民先富为己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坚持为群众勇于自我牺牲,反对贪便宜、怕吃亏的个人主义;坚持脚踏实地干工作,反对脱离实际瞎折腾的坏作风。对这些规定,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这个乡有四十多个村分散在深山沟里。乡党委书记王立志徒步进山体察民情,看到农民行路难,便立即建议由乡财政投资为山区修一条公路。接着,他又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进行勘测设计,组织群众施工。不到半年,汽车便开进了山村。有了路,往年烂在山里的农林产品,沉睡在深山里的建筑石料,很快都变成了财富。后来,乡里又拿出二十一万元资金为这些山村输了电,通了广播,搞了两个水库的配套工程,只两年工夫,山区人均收入就翻了一番。去年年初,乡党委决定把广开生财之道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措施来抓,组织党政干部定点包村,帮助发展乡村企业和多种经营。大家外出考察市场抓信息,回村发掘资源上项目,当年就上了六十九处村办企业。这样,不仅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村里有了积累,各种集资、干部补贴、公益费用都由集体拿,全乡人均负担只剩下四元九角农业税。今年,发展村办企业资金不足,乡干部们省吃俭用,每月从个人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不作股金不分红,借给农民使用。乡武装部一位副部长转业时带回三千元,他放弃存款利息,全部从银行提出来支援了村办工业。
隐珠乡的党政干部助民先富舍得花本钱、出力气,而在自己的待遇、福利问题上却“抠”得很,不沾光赚便宜。近两年,这里的乡办企业每年获利都在一百万元以上,但乡党委、政府却不乱花一分钱。机关办公室是五十年代盖的老房子,办公用的桌椅条凳好多还是土改时的胜利果实,干部宿舍也不阔绰。去年,上级有关部门给这个乡下达了搬迁办公地址的计划,盖新房的物料都准备好了。正在这时,乡办企业的一个新项目被批准上马,急需建筑材料。他们当机立断,把准备好的建筑材料用到了发展生产上。
隐珠乡党政干部的模范行动,给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唤起了当地农民奋发向上、献身四化的热情和干劲。经过两年的努力,这个长期贫困的山区改变了面貌。去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一千七百多万元,比1980年接近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五百零九元,比1982年增长三百一十元。 (大众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