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显示威力 全国高校科研成果应用后取得年经济效益超过八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8
第3版()
专栏:

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显示威力
  全国高校科研成果应用后取得年经济效益超过八亿元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近年来,全国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已在经济建设中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一百五十三项成果的初步统计,它们在生产中取得的年经济效益已超过八亿一千万元。
首届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全国高等学校提供了许多技术成果,其中部属高等学校第一批拿出可供交易的成果就有近千项,技术服务项目近四百项,试销新产品一百三十种。
1982年5月,赵紫阳总理在参观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展览时提出:今后大学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方向,与工厂结合,搞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的联合体。他还指出: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要注意推广应用。根据这一精神,两年多来,高等学校在继续注意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力开展了应用研究及开发课题的研究,并且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
——许多研究课题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根据去年5月统计,部属高等院校与生产部门签订长期科技协议近六百项,短期科技合同有七千四百项。
——科研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形式多样。部属高等院校与生产部门建立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共有一百三十九个;受聘担任生产部门技术顾问、技术副厂长等职务的约有一千多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已有二千多期,培训人员超过了十二万人。
——为国民经济建设部门转让的科技成果在数量上逐年增加。1985年部属高等院校向十三个行业推荐的技术成果,立即可应用的有一千九百二十一项。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其中单项年经济效益超过五百万元的有四十项以上。例如,清华大学同北京有关工厂的协作研制的新型合金纬纱管,全国推广使用可产生经济效益一亿元左右,还可节约大批优质木材和铜材。西安交通大学从事的低碳马氏体的应用理论研究,广泛应用于石油、煤炭、交通、兵器工业等部门,年经济效益约为四千万元。
我国高等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人员三十九万人,其中副教授以上人员约占全国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一半。据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教育战线工作的知识分子占全国知识分子总数的31.9%,居各行业的首位。同时它还培养占全国80%的研究生。1982年10月,全国授自然科学奖一百二十四项,其中由高校主要完成和参加完成的有五十六项,占45%。迄今全国授发明奖共九百零六项,其中以高校为发明单位的有二百二十一项,占24.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