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开放 搞活 管住——武汉市价格改革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9
第2版()
专栏:

开放 搞活 管住
  ——武汉市价格改革的启示
  国家体改委调查组
价格改革牵动着各方面,必须综合考虑,慎重地进行,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放开;由于市场开放,两种价格并存,突破了僵化的价格体系,使价格逐步接近其价值,改变了群众对“稳定”价格的观念,逐步适应价格随价值和供求变化的情况;国营商业要掌握充足的货源,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平抑市场物价;在监督管理方面,首先是立法,明确政策界限,放管结合,管而不死;同时,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汉市在价格改革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1984年同1980年比较,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增加228%,小商品花色品种由六百二十七种增加到一千六百一十二种。外地农副土特产品源源入市,1984年成交额比1980年增长548%,去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5.5%。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该市的价格改革又有新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
积极稳妥 循序渐进
武汉市对价格改革的步骤、方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几年来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他们坚持了一条原则:从实际出发。价格改革牵动着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慎重地进行,逐步放开,逐步调整。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放开小的商品,后放开大的商品;先放开牵动面小的商品,后放开牵动面大的商品;先放开对群众生活影响小的商品,后放开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价格改革必须考虑宏观上的综合平衡,考虑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既考虑需要,又根据可能,积极而稳妥地进行。
1980年,武汉市在二轻系统选择了七十一种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大的商品试行浮动价格;1982年12月对一百七十六种小商品实行市场调节;1983年5月又放开了二百种小商品价格,同时对二类日用工业品中的质量差价大、供求变化快的四十九种商品实行浮动价格;对部分生产资料实行临时价和工商协商价。实行浮动价格和放开小商品价格后,由于作价灵活,产品质量提高,花色品种增加,促进了生产,繁荣了市场,而波动不大,群众基本上是满意的。
对于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农副产品价格,武汉市更是采取逐步放开的办法。1980年随着农贸市场的开放和议价商品增多,放开了家禽价格,以后又把消费量较小的牛羊肉价格放开。去年6月,放开了鱼价,7月放开了蔬菜价格,8月,猪肉销价每斤由一元零六分提高到一元二角六,给每个城镇居民以适当补贴,走了一小步;今年4月1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情况,进一步放开猪肉的购销价格。并适当增加对消费者的补贴,还确定这种补贴按季度进行调整。由于步骤稳妥,措施严密,在价格改革过程中,市场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开放市场 搞活价格
武汉市打开城门开放市场,形成两个市场、两种价格的竞争局面,使价格逐渐接近价值,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规律的教育,是武汉价格改革的又一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武汉市区很快就出现了四十二个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在这里实行议购议销,价格随行就市。以后农贸市场数量逐年增多,到去年为止,在市区内已发展到八十个。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他们还在市区组建了九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去年增加到十七个。三类日用工业小商品价格逐步放开后,武汉在市内开放了十个工业小商品市场,汉正街、京汉街等主要市场除了零售以外,还搞批发业务。市场是搞活经济的基础,随着市场开放,武汉市的经济开始活跃,市场成交额也逐年增加。比如农贸市场,1984年成交额比1979年增长六倍多,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55%。农贸市场商品成交量与国营零售量比较,比例也十分可观,比如,去年农贸市场牛肉成交量为国家零售量的77%,鸡鸭鹅为195%,水产品为220%,蔬菜为33%,鲜蛋为22%。工业品市场情况也是如此,1984年成交额比1983年增长236%,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80%。
两个市场同时存在和计划价格(包括浮动价格)、市场价格(包括议价、协商价)两种价格形式并存,相互作用和抑制,促进了国营商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竞争能力。小商品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后,品种增多,渠道畅通,小商品交流范围也迅速扩大。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与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有业务往来。1984年实行浮动价格的轻纺日用工业品扩大到一百四十三种,实行质量、季节、花色差价,形成了竞争局面,促进了新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生产。据统计,两种价格形式并存,使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水平稳中有降。1984年全年变价商品有五千三百零九个品种,其中价格上升的一千七百一十一个,上升幅度14.2%,价格下降的品种三千四百八十九个,下降幅度16.7%,有升有降,价格趋向合理。武汉市城区的八十个农贸市场,今年一季度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13.13%,其中大米价格下降17.25%,花生米价格下降9.1%,蔬菜价格下降5.8%,猪肉价格上升16.66%,鲜鱼价格上升51.72%—59.38%。鲜鱼价格上升幅度最大,原因是春节销量增加,加以国营商业备货不足所致,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价格还有下降趋势。武汉市的同志在实践中体会到,物价的基本稳定,关键是价格活、流通活,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商品量。由于市场开放,两种价格并存,突破了僵化的价格体系,使价格逐步接近其价值。同时,也改变了群众对“稳定”价格的观念,逐步适应价格随价值和供求变化的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价格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掌握货源 平抑物价
供求关系是影响物价变动的重要因素,始终保持充足的货源,是武汉物价改革没有发生较大震动的主要原因。由于敞开三镇大门,实行开放政策,再加上集贸市场开放较早,集市遍布全市,小商品和农副产品在这里随行就市、作价灵活,外地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向武汉,这就使武汉掌握货源有了良好的条件。另外,他们也曾经尝过货源不足的苦头。比如莲藕,去年产销形势很好,质量高、数量多,集市价格一直在每斤一角五分左右徘徊。春节以前,气温较暖,蔬菜部门忽视储备,2月17日的一场大雪,使形势急转直下,群众过节购买莲藕,菜场货少,供不应求,农贸市场很快形成卖方市场,价格扶摇直上,每斤突破六角。这时蔬菜部门再紧急收购,已经来不及了,造成了“大雪纷纷下,年货大涨价”的局面。
今年4月第二次放开肉价时,武汉吸取了莲藕的教训,提前在货源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他们动员农贸中心、贸易货栈、国营菜场组织以猪肉为重点的农副产品进城,先后派出了九千多人次的采购队伍,从省内外组织进猪肉一万三千多吨;另一方面,国营食品公司也从外地调进大批生猪,目前仍以每天一千头的速度进货,这就大大充实了猪肉的库存,使肉价放开有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手中有货,心中不慌,国营商业掌握充足货源后,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平抑市场价格。肉价改革出台以前,国营食品公司对市场进行了超量投放,仅3月27日到4月1日的五天中,就投放白条猪四万三千头,占当月投放量十万头的43%。这一阶段,家家菜场是肉多质好,并且增人、增点,延长供应时间,全天敞开供应。国营菜场还主动到六十多个农贸市场设点销售,商业部门大量投放,集市肉价不但没有上升,每斤还降低了两分。
为了防止肉价放开以后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武汉还对容易引起抢购的肥皂、洗衣粉、食糖、火柴、卫生纸等十二种日用品做了充分的储备。开始,一些群众对个别商品也确实抢购了一下,但由于不限量、不搭配、随到随买、保证供应,群众抢了一下也就不抢了。对于鲜活商品,在掌握货源的前提下,还采取了高进低出的办法,平抑市场物价,保证了改革顺利进行。
放管结合 管而不死
武汉市在处理“放”和“管”的关系上,是以搞活经济为出发点的。“放”,是有目的、分步骤、逐步进行的,成熟一个放一个,探索前进。“管”是在活的基础上“管”。具体作法是:管大不管小;管高(批发零售最高价)不管低;管中间(控制费用率、差价率)活两头(进价和销价);管幅度不管具体价格。在监督管理方面,首先是加强立法,明确政策界限,分清“活”与“乱”。为此,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市场物价管理的若干问题暂行规定》。凡国家统一定价的工农业产品和非商品收费执行统一定价;允许实行浮动价格的商品,严格按规定的品种和幅度浮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白案早点、食糖、盐、肥皂、卫生纸、学生抄本等执行统一价格;名牌、紧俏耐用消费品价格不浮动;猪肉、鲜鱼、蔬菜、蛋和豆制品价格放开,规定费率、差率,以进核销。要求国营、集体企业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平抑物价。
加强物价检查监督,主要是通过以下工作实现:
开展物价信得过竞赛。对一贯执行物价政策好、在群众中有较高信誉的商业企业,颁发“物价信得过”金字牌匾,以推动企业从内部加强物价管理和文明经商。许多企业为了维护信誉,经常主动的自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给责任者以警告或经济处分,提高了遵守物价政策的自觉性。
健全市、区、县物价检查机构,按街道设专职物价员,同时充实义务检查队伍。目前,全市已有义务物价检查员一千六百多人,分布在各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物价监督网,对市场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检查,帮助受检单位和个人提高认识,达到自觉遵守物价政策的目的。
公布物价监督电话,设立群众来访接待站和意见箱。从去年12月27日起至今年2月底止,群众检举物价电话七百五十起,都及时进行了核实处理。
农贸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实行明码标价,价格由经营者自定。明码标价既便于群众监督,又可防止哄抬价格,使市场秩序井然。标价不是把价格定死,购销双方还可以协商成交。实践证明,这种作法的效果是好的。
奖惩分明,宽严结合。对执行物价政策好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扬鼓励,先后表扬了十七个先进单位和六十九个先进个人。对检举有功者给予奖励。在处理上宽严结合,初查初犯从宽,屡查屡犯从严,自查自改自报从宽,弄虚作假坚持不改从严。大案要案从严查处,一般问题经常检查以帮促为主。
武汉的经验是:严在政策上、管在关键上、查在点子上、活在效益上,取得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因势利导 加强宣传
价格体系的改革是对长期以来冻结物价、凭票供应、价格不反映价值和市场供求的一场深刻变革,思想认识和习惯心理的改变有一个过程。群众欢迎改革,但怕乱涨价,对价格改革要改到哪一步心中没底。对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方针的理解不全面,认为基本稳定就是价格固定不变,稍有调整,就感到不习惯,以致引起议论。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心理,有很多工作要做。武汉市在价格改革中,每行动一步,十分注意群众的心理因素,坚持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积极抓好卖方的宣传教育,在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意做好集市经营大户的工作。个体看国营,小户看大户,国营和大户的行动,给稳定集市价格带好头。
针对群众怕乱涨价的心理,抓重大违纪案件及时处理,用事实教育群众,教育生产者和经营者。武汉第一皮鞋厂抬价销售牛皮鞋三千三百多双,武汉友谊服务公司等二十三家商店抬价销售高宝牌电冰箱一千五百六十九台,抬价金额达十一万多元。物价部门公开处理,责令把抬价多收的钱退给顾客,在社会上震动大,反映好。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关心人民,保护消费者利益,更加信赖政府,对价格改革更加拥护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