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放开生猪购销价格后的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9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放开生猪购销价格后的对策
  曹小宁
放开生猪购销价格的工作正在全国展开。从现在的生猪生产情况看,全国的生猪存栏都在增加,但在大好的形势下,要有清醒的认识。
取消生猪派购,实行有指导的议购议销,农民在一段时间内尚不能适应,生猪生产在上升价格的刺激下,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其结果,类似完全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猪循环”情况就有可能出现,即:1)某一时期猪肉价格变动将影响仔猪价格;2)仔猪价格的变动将影响到繁殖用母猪的头数;3)母猪数量变动将决定仔猪头数;4)仔猪数量又将影响到屠宰头数;5)投入屠宰数量的情况将决定下期猪肉价格。在发达国家,“猪循环”周期为三到四年。我国主要依赖农民千家万户养猪,猪肉价格从顶峰下滑到谷底的过程,对农民收入及人民消费将产生大的振荡。目前,大上的生猪品种绝大部分为肥肉型,与市场需求相悖,不得不使人为“卖猪难”及其连锁反应担忧。为此,我认为,应该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生猪生产。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集中一定的投资,在县级建立原种猪场,乡一级建立母猪繁殖场或冷冻精液配种站,并可以在生猪重点产区尽快开展起来。这样做,首先对猪种改良,以适应市场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户养母猪繁殖,缺少猪种改良的技术、设施,而养母猪农户从种猪场取得良种,就可解决猪种的优生劣汰问题。另外,国家可以通过这个途径,稳定母猪数量,防止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其最终效果体现为猪肉价格的相对稳定。湖北省从1982年起,财政拨款五百四十万元,选择二十四个县建设生猪良种杂交繁育体系,生猪瘦肉率由39%提高为48%。去年,一些地区生猪下降,这些县生猪出栏却大有增长。今年,这个省又拨款四百万元建立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县。当然,良种体系的建立,只靠财政拨款是有困难的,需要多方面进行解决。
(二)生猪购销价格,可以由各级有关部门根据物价政策和猪的供求趋势,提出本地区一定时期的指导性价格水平,组织国营食品公司和其他部门掌握实施。在制定价格时,拉开质量差价、季节差价和鲜肉与冻肉差价,通过价格手段引导农民按需生产。以质量差价来鼓励发展瘦肉猪。另外,拉开季节差价,可以调节售猪淡旺季矛盾。
(三)生猪价格放开后,农民直接面对市场,就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那些形成了一定规模效益的专业户来说,风险更大。在市场竞争中,需要逐渐形成一个农商联营组织,通过这个组织建立储备基金,扶植生产,保护生产者利益。储备基金来源主要靠经营盈利时的抽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