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海南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0
第2版()
专栏:采访札记

海南掠影
本报记者 钱湜辛 黄幸群
4月,我们访问了海南岛。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开发建设海南岛虽然才两年,但它给海岛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已随处可见了。
以往,这里虽有优越的光温条件,水稻一年可以三熟,作物四季都能生长,但耕作技术落后,除热带作物之外,农业产业的生产能力既低于广东省、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例如,岛上盛产甘蔗,但平均亩产只及全省平均亩产的二分之一。最近两年,开放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改革的深入,联产承包责任制日趋稳定、完善,农民在“种养、加工、流通”三方面得到更有力的扶持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农业向商品化发展的步伐也加快了。农业总产值在接连三年丰收以后,1983年、1984年继续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结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多年徘徊的历史。工业方面变化更大。1983年以前,海南地方国营企业连续六年亏损,包袱很重。只是在开放、改革的思想指引下,他们进行企业整顿,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做文章,改革人事、分配、管理制度,走出了老胡同,收到了效果。1983年实现了七年来的第一次盈余,1984年又跨了一大步,仅地方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税利就达八千多万元。随着外引内联的发展,一批新工厂拔地而起,一系列新产品相继问世。
更可喜的是全岛建设的远景规划初步形成了。按照这个规划,到本世纪末,全岛将形成六个各有特色、协调发展的经济区,海南将成为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生活富裕而又有良好生态的岛屿。去年以来,首期工程中的二十四项重点工程陆续动工。在海口机场,我们看到为施工而建的简易工棚仍未拆尽,新铺的跑道上各种标志十分清晰。听说,这里几个月前还只能起降安24小型飞机,经过加长、加厚主跑道后,大型的波音客机也可以接纳了。这是二十四项重点工程之一,从动工到完成只用了五十二天,行家们认为速度和质量都是可以称道的。这一改造,缓和了海南与内地客运长期紧张的矛盾,为实现海口与香港的通航创造了条件。除此以外,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还有四项重点工程建成,如今全部投产或部分投产了。一些在海南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同志,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说:海南建设确实已经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好势头了!
生产建设的成就是有形的,人的精神面貌是无形的,但更值得注意。今天,“以开放促进开发,以开发支持开放”的方针深入人心,人们想的、做的和过去大不一样了。不少昨天只管催种催收的农业干部、“粮食书记”,今天带班唱起了贸、工、农总体发展的“大戏”。如何更充分地利用本地资源,加快开发建设,成了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参观过一个人工珍珠养殖场,尽管这里人工培植珍珠已取得积极成果,产品早已在京展出,但他们并不满足,还在潜心研究提高技艺,开拓更宽广的综合利用领域。我们还到过一些丘陵地区,那里蕴藏着优等的花岗岩,长年沉睡,如今人们正设法引进设备,生产高质量的建材用品。至于沿海的县分,更有不少开展了对天然港湾的利用工作。海水养殖工作已经着手进行。一位县的领导干部感慨地说:“实行开放政策以来,路子宽了,人也好象变得更聪明了”。
在这里,我们还见到不少回乡省亲的侨眷,同胞,他们中有来自香港、澳门的,但更多来自东南亚各国。闲谈中,他们最关心的是:政策会不会变,是不是要收?对此,这里的干部回答得很清楚:小平同志和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明确表示过,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会改变,要变只能是越来越开放。海南岛也不会两样。
这种回答,在海南上上下下,不难听到。它既不是冠冕堂皇之词,也不是应景之语,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岛上干部的决心。在实行开放中,海南岛确有过偏差,遇过挫折,由此也给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但这不必大惊小怪。就象一个初学走路的孩童一样,摔跤了,不要怕,爬起来,拍拍干净,再走就是。马克思说得好:“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人们对前途始终不失信心,他们相信,摔跤也会使人聪明起来的。
我们就要离开这块宝地了。此时,南部的禾苗将要抽穗,北部的春耕正进入大忙,在这片温暖宜人的沃土上,一年到头都是播种和收获的季节,正如歌中所唱,“这里四季春常在”!那么,开放,改革的春天呢?也将要在这座宝岛上常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