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杭州市委、市政府总结经济改革经验教训时强调 “县太爷”要学会总揽经济全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0
第2版()
专栏:

  杭州市委、市政府总结经济改革经验教训时强调
  “县太爷”要学会总揽经济全局
据新华社杭州5月19日电 (记者李峰、纪静如)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最近总结前一阶段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时强调,在搞活微观的同时加强宏观指导,重要的一条是“县太爷”要学会总揽经济全局。
杭州市在分析前一段的经济改革情况时发现,去年全市信贷规模基本控制在上级核定的指标以内,但市属七个县的乡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0%多,而向银行、信用社贷款用于扩建或新建工程项目的投资,却猛增了一点八倍。更为严重的是,在国务院今年一再指示各地控制信贷和基建规模的情况下,一些县还在继续铺新摊子。由于铺新摊子的投资过多,不仅正在建设的企业投产以后需要的流动资金无着落,现有企业发展生产需要的流动资金,银行也不能给予贷款了。
杭州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县委书记、县长脑子里的“经济全局”,基本上还是一个县的小局,不懂得或很少考虑本县这个小局同全市、全省、全国的经济这个大局是紧密相连的,各个县对全局的发展既可起积极的作用,搞不好也可以产生消极影响。
杭州市委负责人说,过去发展经济以速度为“帅”思想的危害,至今还没有引起一些地方领导机关的注意。工农业总产值的多少,发展速度的快慢,在全市、全省排在第几位,事实上成了衡量一个县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这个标准有时又跟那里的领导干部的升迁荣辱连在一起。这就促使一些“县太爷”们拚命争高速度;争速度就要争办厂;争办厂就要争资金;缺资金就运用自己的权力,准予这家向这个银行贷款,允许那家向那个银行借钱。企业效益不高,就又批准这也免税,那也免税。结果,这种“微观搞活”就给宏观的大堤上捅了“跑、冒、滴、漏”的洞。如果各地都如此“搞活”,宏观就必然失控,影响全局。
杭州市委、市府的负责人认为,杭州市的乡镇企业已有了一定基础。这类企业要同宏观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走三条路:一是走“贸工农”的路子,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大力开发农业资源;二是走同城市大工业联合的路子,让大工业把部分产品、零部件扩散到农村中,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三是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依靠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还要十分重视了解国内外的经济信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