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台湾两项重大工程为何下马? 决策与设计错误之外另有原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0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两项重大工程为何下马?
  决策与设计错误之外另有原因
本月初,台湾“行政院”经建会宣布废弃彰滨工业区开发计划,已投入资金由“国库”偿还。同时,“经济部”水利司亦宣布终止洲子洋开发工程。舆论为之哗然。
1976年台湾选定在彰化海滨填海,计划造地四千公顷,建一个台湾中部地区的重化工业基地,至今已投资六十多亿新台币。开发洲子洋是台湾北部地区防洪计划之一部分,从开始规划到动土,时间已过二十年,花费新台币九百四十亿元,但至今尚未完成。
有关当局表示,废弃上述两项开发计划,前者的理由是“投资决策错误”,忽略了前期可行性研究;后者则是“设计错误”,发现洲子洋地区地势低,居民迁住其地有危险,“基于保护民众生命财产立场”才终止开发。
这消息一宣布,台湾民众大感困惑。有眼光的人士,则对当局的解释表示怀疑。他们透过上述简单的理由,看出台湾经济不妙的端倪,认为这是台湾经济衰退加深,财政状况恶化所致。
台湾报章在刊登彰滨工业区终止开发消息的同时,刊登了“经建会”发布的3月份台湾“景气指标”,当月的“景气对策信号”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蓝灯”,且降幅较大,有关当局对之也吃了一惊。
建筑业在台湾被称为“火车头工业”,七十年代的确曾跑得很快。台湾当局如今试图以该业提振投资意愿,给建筑业许多优惠,希望借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实际上效果不大。有些学者专家甚至担忧,将资金误导入房地产的投资,是“治标而不治本”。台湾经济决策部门意识到彰滨工业区等基本建设项目拉的架子大,实际上岛内经济不具备建设力量,不得不废弃一些项目,但却已经造成很大损失。
前一段时间,岛内政治经济上发生一连串事件,台湾民众特别是经济界产生了一些“信心危机”。原先计划进彰滨工业区投资设厂的有中油、中钢、中纸、台肥、台金、台电、中船等公营企业,如今全都信心不足,不愿前往投资。
彰滨工业区填海造出来的土地无人问津,而开发资金是向银行贷款,每年要负担六亿台币的利息,以及八千万台币的海堤维护费。如果再继续建下去,往后至少须投资二百二十二亿台币,而且对今后这块地皮能不能得到“经济”的利用心中无底。至此,台湾当局出于无奈决定“悬崖勒马”,以免今后负担越来越重。担子是放下来了,然而这一经济事件给岛内工商界留下的阴影将久久不会散去。 列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