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当烈火袭来的时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0
第4版()
专栏:

  当烈火袭来的时候
  新华社记者 马集琦 彭少阳
座落在三原县境内的陕西省医疗仪器厂,设有四个储油罐。由于取油违反操作规则,今年5月6日下午,其中一个高九米、直径十二米的储油大罐,突然爆炸燃烧。熊熊火焰腾空而起,五百多吨原油四处迸溅,厂内北部和毗邻的两个村庄顿时连成一片有五千平方米的火海。六十多米高的浓烟烈火,犹如狂舞的火龙,扑向车间、厂房和居民区……
这场火灾是不幸的。它夺去了十三个人的生命,烧毁了数十万元的国家财产。然而,参加救火的干部、群众在浓烟烈火面前表现出来的精神又令人振奋。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他们团结协作、奋不顾身地战斗。
烈火发生在那天下午三点十分。时针刚刚走到三时十五分,三原县武警中队的二十三名干部、战士和由县公安局长带领的三十名消防队员已经赶到火灾现场,同时开来了三辆救火车。
原油在四处流淌,无数条火龙在浓烟中飞旋,所到之处,房倒墙塌,一组组钢铁支架被烧红瘫软在地,厂房的玻璃已溶为液柱,大火散发出五六百度的高温,使人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离油罐最近处有上千箱玻璃和一大堆的木材,倾刻之间就要化为灰烬。
“这里的一切听我指挥!消防队负责灭火、监视火源,其他人跟我来,抢救物资。”县公安局长李德龙毅然挑起指挥灭火的重担。在他的召唤下,人们跟着他冲进火海,迅速从烈火中抢出了八百多箱玻璃和一卡车木材。
冲天的大火把半个县城映成一片火红。三原县委的主要领导人中断了正在召开的会议,于三点二十分相继赶到现场。
这时,紧靠着爆炸油罐的西南方向那三个储油罐,已经有两个被大火团团包围了。在油罐东侧仅几米远有两台锅炉,大火已窜上房顶,油从炉前过,火在墙上烧。和锅炉相连的是煤气站,储存有六十多立方的煤气,附近还有十吨柴油。油罐爆炸后,火龙腾过工厂围墙,正在吞噬着十三户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如果再发生爆炸,将引起连锁反应,国家的财产、人民的生命安全,特别是救火群众的安全将不堪设想。县委书记吕志修当即决定,这里的一切暂时由县委指挥,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切断扑向煤气站的火源,降低锅炉和原油罐的温度,帮助受大火威胁的群众迅速撤离。同时决定,由一名副县长负责对外联系,向附近的高陵、泾阳、咸阳等市县报警,请求支援。
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感,就象一道无声的命令,促使县委、县政府、当地驻军和附近工厂、商店的共产党员、干部、战士、工人、街道居民还有过往行人迅速向这里集中。不到一个小时,失火现场就聚集了一千二百多人。一部分解放军战士和过路的人自动组织起来,在厂区四周警戒护厂。人们顽强地拚搏,步调一致,迅速筑起了六条总长五百多米、高半米的土墙,将燃烧的原油层层拦阻;在煤气站、居民区和大火之间,救火的人们排成一道人墙,严阵以待;十三户农民家的七十六口人连同他们的粮仓、家具、畜禽不到一小时就全部安全转移。
泾阳、高陵、耀县等县的六辆消防车和空军地空导弹学院的三辆消防车、六十八名指战员赶来了。二百里外的咸阳市和西安市也派来了八辆消防车。五十多辆消防车和二十多台机械设备排成一个阵容强大的方阵,不停地向火龙进逼。几十丈“水龙”腾空而起,死咬着“火龙”不放;推土机推着一座座小山似的沙土倾倒在燃烧着的原油上面;人们用铁锨、铁耙跟踪扑打着“火龙”。经过三个小时战斗,大火被扑灭了。五百多吨流出来的原油只燃烧了一半。
烈火炼真金。在扑救这场大火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思想闪光的英雄。一个上百吨的储油罐由于受震动和烘烤,阀门松动,原油溢出,在这紧急关头,县消防队战士耿小龙和一个工人把浸湿的棉大衣往头上一裹,一齐冲到油罐前,冒着烈焰迅速将阀门拧死,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祸。导弹学院战士陶福兴在扑救工厂附近居民区大火时,顾不得房倒屋塌、身陷火海的危险,两只手紧紧握住水龙头,迎着呼呼的火苗,在房顶上东奔西跑,坚持了一个多小时。领导几次喊他下来,他回答说:“我是预备党员,请党在火海中考验我吧!”在房顶上救火的人跳下时,有的扭伤了脚。在场的副县长梁广洲见此情景大声喊道:“踩着我的肩膀下来!”县武警中队队长告诉记者,这个中队赶到工厂时,队伍后面跟着四名空军战士。他们在火海中一直冲在最前边,直到大火被扑灭。
在抢救民房的战场上,还有几个穿西服打领带的青年人。他们走时没有留下名字,只留下满身油污、一脸汗渍的身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