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平津学生南下宣传与民先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0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平津学生南下宣传与民先队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我国东北以后,更进一步企图吞并华北。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屈辱外交,1935年6月与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12月,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企图将华北主权分批拍卖,华北局势危急。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首先奋起救亡,于12月9日和16日,举行了两次震惊中外的请愿示威游行,给日蒋阴谋以沉重的打击。
12月下旬,中共北平学联党团在北平第一女子中学举行会议,参加者有彭涛、黄敬、姚依林、黄华、郭明秋等人。会议总结了9日与16日两次斗争,讨论下一步运动如何深入,决议执行北平市委关于组织学生南下扩大宣传、深入民间的决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挫败国民党当局提前一个月放寒假和组织学生到南京听蒋介石训话以破坏学生运动的阴谋;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唤起民众,使学生救亡运动发展成全民的抗战。
12月底,为了贯彻党的决定,北平学联在燕京大学体育馆召开代表会。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表决,多数通过南下宣传决议。接着,北平与天津学联联合组织了“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下设四个团,一、二、三团由北平学生组成,第四团是天津学生。
1936年1月初,四个团分别出发。一路上,大家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扑面的飞沙,啃着冻硬的干粮和咸菜,晚上和衣睡在冷炕上。长途跋涉,十分艰苦,但同学们士气高昂。每到一地,他们就贴标语散传单,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演讲,演出文艺节目,深入到农民家里访贫问苦,引起强烈反响。宣传团还在芦沟桥、长辛店、琉璃河等地,帮助一些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员成立了救国会。
1月8日,四个团到河北省固安县汇合。固安师范进步校长王雨珊领着学生前来迎接。但县长却不让学生进城,他下令关闭城门,派全副武装的士兵把守。学生们发动政治攻势,抨击县长的倒行逆施,耐心教育争取守城的士兵。东北学生以家乡同胞受到的迫害,声泪俱下地控诉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暴行,使士兵和农民群众感动得流泪。固安师范的师生们在城内发动募捐,把钱粮菜等用绳子从城墙上系下来,支援学生的斗争。
离开固安后,宣传团继续分头南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一直被反动当局禁止的口号,终于在华北大地上激荡起来。宣传团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恐慌。他们一面命令各地镇压,一面派出大批军警特务前堵后截。学生们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无奈赤手空拳,第三团在到达高碑店后,终于被押回北平。第一、二、四团到达保定后,也被迫返回。
南下宣传,使学生在与民众相结合的道路上跨出了第一步。学联在总结中指出:“在学生群众与广大的民众直接的亲诚的相见之下,他们个人的利害和民族的危机合流了,他们发觉帝国主义和统治者对他们的迫害是同样的,他们认清谁是他们的友人谁是他们的敌人,他们更看出本身问题的解决和整个中华民族危难的解救一样,只有民众团结起来,抗敌除奸,执行伟大的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
南下回来后,学生们深感要继续战斗,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组织。于是一、二团决定成立“民族解放先锋队”,第三团成立了
“中国青年救国先锋团”。北平学联党团在西山开会,总结了南下宣传工作,认为学联的核心力量已经形成,根据群众要求,为了保存并发展这支力量,决定两个组织统一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2月1日,在师大召开宣传团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民先队,通过了成立宣言和工作纲要,提出了“动员全国武力,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者出境”,“成立各地民众武装自卫组织”等八条斗争纲领;要求民先队员要站在最前线,参加一切救亡斗争;学习军事技术与理论,促进民众武装自卫运动等。
民先队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英勇的斗争。在2月反逮捕,3月、6月和12月三次大规模示威游行中,民先队带动广大师生,演出了一幕幕慷慨悲壮的救亡剧。他们还对二十九军做了大量争取的工作。通过这些斗争和工作,使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发展。
民先队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壮大,成立时队员三百名左右,到6月就发展到一千三百多人。到10月,民先队组织已发展到全国三十一个城市,以及国外里昂、巴黎、东京等地。
西安事变以后,党为了加强对民先队的领导,决定民先队总部直接与北方局彭真联系。1937年2月6日,在彭真领导下,民先队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队员已发展到六千人。大会为推动和迎接全国抗战的到来,对民先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任务。
抗战爆发后,民先队发动北平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并联络其他群众救亡团体,组织了各界人民抗敌后援会,开展了宣传、慰劳、捐献军事工程器械等各种支前工作。平津沦陷后,平津民先队员有计划地向全国疏散,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救亡运动。如荣高棠、杨易辰、陈荒煤、张瑞芳等到济南,组织了平津学生移动剧团,演出救亡戏剧,影响很大。刘居英、林一山等留在山东,后来参加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蒋南翔和段君毅率领的平津学生,在南京曾与当局继续压制救亡工作的行径进行斗争。民先队总部李昌、于光远等人带领的一批队员向西撤退,成了一个流动的大兵站,随时向外输送抗日干部。如在太原时,正值贺龙的一二○师开赴前线,康世恩等一批学生参加了队伍。一批队员跟随杨秀峰教授组织了太行山师生游击队。另外还有参加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也有到晋东北、晋东南和冀中去开辟根据地的,等等。
民先队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国民党当局却害怕全国人民起来抗战。1938年8月,国民党中央终于下令解散民先队和其他两个青年救亡组织。
11月,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西北青年救国会在延安召开了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代表们一致同意党中央关于采用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团结广大青年的指示,民先队等在国统区已难以存在的组织不再发展。这样,民先队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它不愧是抗战爆发前后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一支青年先锋队。 (唐宝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