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真且雅——读《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0
第7版()
专栏:

  真且雅
  ——读《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
  黄秋耘
近几年来,历史小说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广大读者和文学界人士都承认,历史小说也是百花中的一花。
不过,就近几年发表和出版的历史小说(包括历史剧)来说,其中一部分有“失真”的毛病:或者把历史人物拔高,让他们与现代人看齐,有些农民起义的领袖,其思想境界之高不下于现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或者作品中所写到的官职名称、衣冠服饰、生活习惯、婚丧典礼等等,都不尽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乡下人看戏,先问演得象不象,才论演得好不好,我看这是有道理的。假如演得根本不象,关羽不象关羽,曹操不象曹操,孔明不象孔明,这些历史人物就无法在观众的眼中活现起来,更谈不到什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了。
《白门柳》(我指的是第一部《夕阳芳草》,下同)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真。作者治文史有年,又参阅钻研了明末清初的许多有关史料。他对于那些东林党人、复社名士都象对自己的老朋友那样熟悉,不仅掌握了他们的共性,同时又熟谙他们的个性。因此出现在书中的主要人物,无论是黄宗羲、冒辟疆、钱谦益、侯方域等复社骨干分子也好,还是阮大铖那个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也好,以至江南名妓董小宛、柳如是等人,全都写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不同的政治遭遇、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怀,也都写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白门柳》这部历史小说在“真”字这一点上,是完全可以合格的。
但,“真而不雅”
(袁枚语),还不能算是上乘佳作。《白门柳》的另一个优点,还在于它属辞雅丽,构思工巧。例如写董小宛和冒辟疆的爱情纠葛,既写到董小宛缠绵悱恻的一片痴心,又写到冒辟疆若即若离的矛盾心理,可谓情深语秀。作者对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有一定的造诣,故能借鉴前贤而无故意摹仿的痕迹。也许可以说,此书的审美价值还高于它的历史价值。作者并不满足于铺陈史实而加以演绎,而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力求有所创新的。
假如说《白门柳》还有美中不足之处,似乎是作者在费尽移山心力刻画人物的同时,对明末的时代背景、大局形势却着墨不多,只是顺带叙述了一点,或者通过书中人物的对话简单介绍一下。不大熟悉明史的读者,对于书中某些人物的思想行为就不容易完全理解。比如阮大铖之所以图谋复出,钱谦益之所以力争起用,并不仅仅是由于他们本人热中名利,而是与当时各派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彼消此长有密切关系的,而这一点,小说《夕阳芳草》并没有交代得很清楚。
《白门柳》是一部长达百余万言的鸿篇巨制,现在我仅仅看到第一部《夕阳芳草》,未窥全豹,就妄加月旦,实在未免失诸轻率和鲁莽。如有不当之处,尚望作者和文学界同行们批评和指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