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漫议“选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0
第7版()
专栏:

  漫议“选家”
  郑荣来
“选家”,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似乎是一个新名词。其实,文学“选家”,古已有之。《诗经》的“选者”是当时的“采诗”官,他们也许是我国最早的文学“选家”。《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他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个无可争议的“选家”。规模空前的《昭明文选》的选编者梁昭明太子(萧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位大“选家”了。宋代以后,“选家”蜂起,每个朝代都有人从事这项事业。鲁迅、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既是大作家,也是当代大“选家”。
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选家”队伍空前壮大。许多作家、评论家,都身兼二任,做起“选家”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大型丛书《中国新文艺大系》,就是由当代知名的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担负全书的选优拔萃工作的。各地出版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文艺丛书和选本,也大都是“选家”劳动的成果。
除了少数以赚钱为目的,不劳而获、缺乏选德的人之外,如此众多的文艺家热衷于做“选家”,这是一件好事。他们正做着有益于文化积累,有益于读者阅读和欣赏作品,有益于后人的借鉴和学习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选家”队伍的壮大,是应该受到欢迎的,“选家”是文艺百家不可忽视的一家,他们应该有自己应有的地位。对于那些出于积累文艺财富、繁荣文艺事业目的的选家,应该予以关怀和支持。
有的人把“选家”的工作视为“炒冷饭”,我觉得是不公正的。认真的、负责任的“选家”,以选优拔萃为己任,不以赚钱多寡为目标。他们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从良莠杂陈的作品中,从各类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中,选拔优秀的、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作品。他们的工作是艰巨的,但又是富有意义的。
近几年来,在“选家”中也有另一种情况值得注意。有些人并不为编刊物而出力,而是坐享其成,不择手段去“抢”作品,据为己有,改头换面,以牟取暴利,这就违反“选德”了。还有些选本和选刊,作品选得粗、选得滥,甚至把明显错误的、低劣的作品,当作佳作来选。这种现象,是要认真加以克服和防止的。
新时代的“选家”应该不同于历代的“选家”。我们负有新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以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和美学观,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从事这项文艺财富的积累工作,把真正堪称为我们时代的精神财富的文艺成果,留传给后人。
做一个好的“选家”是光荣的,又是不容易的。“选家”的名字是庄严的,“选家”的责任是重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