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南风窗”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0
第8版()
专栏:

“南风窗”的变迁
蔡常维
“南风窗”这个词,虽没有收进汉语词典,近几年却成了“时髦”字眼。
其实,这个词并非解放后才有,开始也并不带政治思想色彩。解放前,在广东台山侨乡,有些姑娘把找“对象”的条件,编成一首歌谣,其中有两句是:“老爷(家公)系侨工,门口吹南风”,原意不过指对象家要有侨居在南洋的人,以便从“南风”中吹来经济上的好处。解放后,广州方言把有海外关系、有侨汇收入的人家,称作“南风窗”,含意虽已引申到了“侨属之家”,但并没有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到了十年动乱期间,“海外关系”被当作“里通外国”而遭鞭挞,“南风窗”也就带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受到了株连,被贴上了黑色的标签,词义完全变了,许多人一提起它就摇头皱眉,避之唯恐不远了。在抵制腐朽思想侵蚀中,“南风窗”又有被当作吹进资本主义思想风口的势头。这虽不能说毫无根据,却显然十分片面。实行开放政策,也会吹进来一些侵蚀思想之风,这是我们早已估计到的,要警惕,要锻炼抵抗力,却无须大惊小怪。
然而,“南风窗”实在有它的积极意义。家有“南风窗”,成了一些家庭致富的优势,应是好事一桩!更何况实行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要求打开大门,我们还设立了一些经济特区,有人便把深圳等地的特区称作南方的窗口。这已经是“南风窗”一词的进一步的引申。这个“窗口”成为我们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窗口,对外交流的窗口,对改变我国经济、技术和管理落后的状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区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是举目视之交口称赞的。这样的“窗口”,实在是宜开不宜关,宜用不宜废。至于原有侨乡、侨属的“南风窗”,更是要加以维修、扶持,使之“南风”畅流。
坚定地打开窗门,把外面清新的风引进来,并注意不让泥沙灰尘和污浊空气进来,这是勇者和智者应采取的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