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赶牛推磨”的局面是怎样改变的?——冶金部长春黄金设计院体制改革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1
第3版()
专栏:

“赶牛推磨”的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冶金部长春黄金设计院体制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张书政
冶金部长春黄金设计院是担负全国金矿开发的专业设计单位。金矿设计的现场踏勘、方案确定、施工服务、试车投产等大量工作,都需要在山上进行。可是,1983年以前,设计人员却不愿多上山。任务多了,“赶牛推磨”——部里赶着院里去,院里赶着设计人员去,最后,设计人员到现场转一圈,应付一下了事。
去年以来,设计院的形势大变。一时间,上山的人次激增。去年全院完成设计投资七千四百万元,设计建筑面积六万二千平方米,分别相当于前年的一点八倍和四点五倍。按规定,国家每年拨给该院五十多万元事业费,去年设计院不仅一分钱没要,还破天荒地向国家上交了二十一万元的盈利。
设计人员上山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起来的呢?
逼上“梁山”
去年1月,设计院新任院长李云祥正在北戴河参加冶金会议,接受追加的设计任务,突然接到院里电报:“我院银行存款是零”。院里连旅差费都支不出来了,怎么落实追加任务?李院长彻夜未眠。他想,1983年,院里先后七次出现“银行存款是零”,冶金部给院里陆续增补的事业费共计二十八万五千元,借款二十一万五千元。设计人员多上山,国家贴钱、院里赔钱、个人搭钱,谁愿意多上山呢?
1983年,黄金设计院请求增补事业费的报告,一次次呈送到冶金部,引起部里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深思。近几年,各地黄金事业迅速发展,院里的设计任务不断增加,而拨款制度没有相应地改变。结果,承担的设计越多,经费越困难。现行的设计管理体制不改革不行了。去年1月,冶金部决定:对黄金设计院简政放权,改革拨款制度,取消事业费拨款,院里可对外试行合同制,设计收费,对内试行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工程计划管理由单一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自负盈亏。根据部里的决定,设计院提出,设计收费的盈余部分,上缴国家40%,剩下的作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使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
打破“大锅饭”,不再“捧着金碗要饭吃”,“赶牛推磨”的情况改变了:院里积极承揽工程,设计人员主动要求任务。去年,设计人员平均工程出差近百天,上山时间最长的达七个月。他们完成各类设计四十四项,绘图纸三千三百多张,比前年翻了一番。
山上天地宽
实行合同制、设计收费等改革措施,调动了人们上山的积极性,也带来了新问题。在一段时间里,与设计院签订设计合同的单位寥若晨星;还有些用户要求用新技术和现代化手段搞设计。于是,全院上下产生两个“怕”字:一怕没活干,二怕没竞争能力。
他们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后,黄金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开始简政放权,减少或不再下达指令性计划,新建或扩建工程多是通过招标选择设计单位;一些地方设计院纷纷崛起,外系统设计单位和国外工程公司也跻身于我国金矿设计之林,黄金设计已不再是独家经营了。
面对这种形势,去年下半年,设计院确定了新的设计经营方针:“确保重点,兼顾一般;脉砂并举,扶持民间;重视前期,参与科研;立足黄金,全面发展。”
设计人员踊跃上山的局面又出现了。他们不仅到现场搞矿山设计,还围绕设计工作搞咨询服务、技术储备、智力开发;广泛开拓设计门路,努力提高竞争能力。大、小项目都揽,本行业外的求援项目也干。去年下半年以来,他们除承担三项大型金矿设计外,还复活了山西义兴寨等几个“死刑矿”,接受了河南枪马、内蒙古转金召等十余处县、乡联营金矿的设计工作。
他们不计较设计条件,不苛求设计费用。有时明知要求急、难度大、经营亏损,他们也承担下来,精心设计,按期完成。一年来,他们还举办了十余期总设计师、电子计算机、入院毕业生和各种外语等训练班,提高了设计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强了该院的设计竞争力。
山下不放松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山上”紧起来了。可是在“山下”机关的后勤人员,依然松松垮垮,办事效率低。不解决“山下”松的问题,设计人员在山上也站不住脚。
院领导决定进一步改革院内管理体制,改变“山下松”的状况。他们首先建立了院长负责制,今年4月,院部还决定,将现有的九个管理科、室改为生产、行政、党务三个指挥系统,将常年在“山下”工作的八十七人减少到六十五人。继而建立了行政人员等岗位责任制,保障“山上”的技术装备和物资供应,改进集体福利工作。去年储冬菜期间,他们把二十多万斤大白菜和几万斤土豆送到设计人员家里。今年春节前,设计院竣工六千五百平方米宿舍,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全部住进三室一厅的标准住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