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关于青年入党的一次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1
第5版()
专栏:调查报告

关于青年入党的一次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青年党员,在全机关党员总数中所占比例仅为2.63%,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原因何在?我们对十个单位的基层团组织及部分团员进行了调查。
一、广大青年的人心所向。
我们在五十名团干部中做过测试,结果如下:
内  容 人数  比例渴望尽快加入党组织的  30  60%认为写申请也入不了党而不写的 7  14%觉得自身条件不够,暂不申请的 5  10%以前不想入,现在想入的  3 6%对不正之风看不惯而不申请的  2 4%不想入党,但愿意好好工作的  2 4%其它(怕讽刺打击)1 2%先自在几年,过几年再说的 0  0入不入党无所谓的 0  0从未想过入党的  00
尽管在对待入党问题上各有不同看法,但绝大多数青年人在政治上是追求进步的。靠近并想加入党组织是广大青年的人心所向。
二、青年党员少的原因
 1.部分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对吸收先进青年入党无紧迫感。一些青年写的入党申请书竟被锁在抽屉里无人过问。某研究所从1980年以来,先后有十二名青年申请入党,但直到目前为止,发展党员为零。
2.论资排辈的陋习在作祟。有一个厂党委副书记承认该厂的团委书记品学兼优,但一提到培养这位青年入党,就以为他“太嫩”。
3.“严”要求近乎苛求。某医院一名团支部书记写入党申请八年,曾被评为自治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但党支部对她的进步,反应冷漠,甚至把她的入党申请书也弄丢了。
4.因要求进步而受嘲讽的现象在某些单位时有所见。有的青年靠近党组织,既怕白眼,又怕红眼。一位团干部说:“我们这儿谁写入党申请,彼此都不知道。因为写申请的人要求组织上保密,怕传出去被嘲笑,受打击。”(编者按:对讽刺、打击积极分子的人,要给予严肃批评。)
5.有的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组织生活有名无实,写申请投书无门。
上述问题,使许多青年要求上进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有的党组织看不到这是工作没做好,反而说成是青年不要求入党,忽视在青年中发现、培养积极分子。这种状况,党组织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内蒙古《党的教育》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