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从“10”到“30”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2
第5版()
专栏:

从“10”到“30”
到本世纪末,水产品全国人均占有量要从目前的十多斤提高到三十多斤,主要靠养殖,尤其要大力发展淡水养殖朱述渊
1984年我国淡水渔业产品总量已达到二百二十五万吨,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其中,淡水养殖发展更快,比1978年增长138%;比1983年淡水养殖增长三十八万吨,这是历年从未有过的好形势。
今后水产生产还要加速发展,力争到本世纪末水产品产量翻两番,总产量达到一千八百万吨,人均占有量从现在的十多斤提高到三十多斤。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养殖,尤其要大力发展淡水养殖,2000年的产量将提高到一千零四十五万吨,由现在占总产量的29%上升到58%,在1984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要增加五十四万吨,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的增长速度。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当前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主攻池塘养鱼,积极开发利用各类养殖水面
在近年的淡水养殖产量中,池塘占70%以上,1984年比1983年淡水养殖总产量增加三十八万吨,其中池塘占76%。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鱼与池塘小水面相比,开发利用难度大,增长速度慢,不易速见成效,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近期水域开发的重点应是池塘养鱼。对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和外荡水面,也要积极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养殖,也可采取网箱、围网等精养方式;稻田养鱼宜多发展,特别是山区应当把它作为解决吃鱼难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开发利用温泉和冷泉水养鱼,城市要重视利用工厂余热水养鱼。
二、发展多向联合,建立多种形式商品鱼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城郊水面资源,建立鲜活鱼生产基地。但不能过于强调自给,可以同其它地方联合经营,特别是一些水面少、自然条件差的地方,要同水面多、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协作,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所有制之间多向联合,互惠互利,建立多种类型的商品鱼基地。
三、建立苗种、饲料和技术服务体系
我国现有养殖种类有十多种,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养能够增产增收的种类。从当前发展趋势看,应重点抓青、草、鲂、鲤、鲫及罗非鱼等群众喜食种类的苗种培育工作。
饲料是发展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随着养殖生产向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地发展,饲料也要有新格局。但目前渔用饲料工业的基础很薄弱,1984年的产量仅十万吨左右。加快发展渔用饲料工业已是势在必行。“七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配合饲料示范厂、预配添加剂厂和浓缩饲料厂,各地也要建设一批配合饲料厂,1990年渔用配合饲料的产量争取达到三百六十万吨。
此外,应加强普及养鱼知识、培训技术力量的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