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变革中的日本农村——日本南部农村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2
第7版()
专栏:

变革中的日本农村
——日本南部农村纪行
本报记者 孙东民 黄晴
二、一村一品运动的兴起
飞机在大分机场降落,迎接我们的是在县厅任职的八坂、山荫两位先生,他们安排我们参观的第一个项目是大分人引以自豪的“航空蔬菜”。这是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的成果之一。
大分机场是大分县北部的空中大门,十几年前填海建成。除客运外,每天有十吨物资运往东京等大城市。九州生产着全日本高级技术元件的40%,有“硅岛”之称。大分机场每天空运的十吨物资中,一半是高级技术元件,其余是二吨鲜鱼,三吨蔬菜。大分县空运出去的50余种蔬菜,年收入达2.5亿日元。
大分县古称“丰国”。它的沿海地带兴建了不少大企业,“高度技术城市建设计划”在顺利进行。不过山村人口不断减少,“过疏”程度居全国之首,加之地形复杂、耕地窄小,很难说是发展农业的理想地方。大分县农村开始出现活力,始于平松知事提倡“一村一品运动”。
平松知事曾任职于通产省和国土厅,担任过地方振兴局的审议官。1975年辞官归乡,1979年被选为县知事。平松认为,要振兴地方、阻止人口外流,吸引青年人回乡生产,关键是要创造能吸引人的“磁场”,使各村创造出能打进城市市场的“拳头产品”。
平松信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他提倡的一村一品运动,其实并不限于一品。产品可以是一次产品,也可以是加工产品。除此之外,甚至可以包括发展旅游事业。地方政府并不给什么特别经济补助,农户依靠自立自助,政府作后盾。他认为光靠补助的一村一品运动,是不会持久的。
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把培养“爱乡心”和人材放在首位,着重提高人的素质。在平松的倡导下,大分县成立了民间学习团体,名为“建设丰国塾”,平松任塾长。还设置了日本第一所“农水产品加工综合指导中心”,研究一次产品的加工技术。为适应地方产业的发展,去年成立了“高度技术研究所”。今年5月还将成立“人材培养中心”,培养中小企业中的青年。
六年来,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已取得可喜成果。该县的回归人口开始增加,特产蘑菇产量占全国的22%。姬岛村的对虾产量居全国首位。中国的猕猴桃已在大分落户,成为该县的一个新产品。
在大分县带头下,日本各县为振兴地方,竞相效仿。北海道搞一村一品运动,山形县有“一地一产运动”,岩手县是“一村一特产运动”,其它各县也有类似的活动。日本自治省最近决定,为支援各地的一村一品活动,交流信息,开发新产品,扩大销路,决定设立“地区搞活中心”。一村一品的名声传到海外,美国、法国、加拿大的农业青年纷纷来取经。平松知事曾应邀访问上海,介绍一村一品运动,今年5月还将应姐妹城市武汉市市长的邀请,前往武汉交流经验。
不过平松强调,一村一品,贵在精神;大分县只是初见成效,流通和加工方面尚不完善。
(待续)(附图片)
图为日本大分县汤布院町一家农户的西红柿栽培大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