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耳朵向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2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耳朵向下”
金戈
报载,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期间,一位代表乘公共汽车外出访友时,受到了售票员的刁难,这位代表同志找到有关单位,提出了批评意见。第二天,那位售票员和车队的负责同志便主动登门向这位代表道歉。读了这条消息,我身边的同志就此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他不是人大代表呢?”
这个问题引人深思。那位售票员和车队的领导同志,勇于改正错误,无疑值得称道。但这类现象是常见的,批评也是不少的,而一些单位对待批评,因出自不同人之口,态度却大不相同:若是出自一个平民百姓之口,那就可能不接受批评,甚至很不耐烦。久而久之,作为批评者的普通群众,遭了几次白眼或者受了几次诸如“你算老几”的讥讽之后,也就自觉“人微言轻”;而被批评者也便养成了以职位、身份论是非的恶习。
对待批评意见,应以是非曲直为标准,而不可以职位高低为准绳。职位高的同志自然不乏高见,平民百姓也未必都是世俗之见,不少至理名言,常常出自普通群众之口。因此,我们不但主张“眼睛向下”,而且应提倡“耳朵向下”。在对待批评的问题上,千万不可“势利眼”。
另一方面,既然目下领导同志的意见常能受到“另眼相待”,我希望领导同志象那位人大代表一样,多体察民情,多反映民意,做人民群众忠实的代言人,只要不以为自己是“金口玉言”就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