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三请诸葛”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3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三请诸葛”之后
赵志文
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一个躬耕南阳的布衣出山,殊属难得。然而,我以为,更为难得的是刘备在请到诸葛亮之后的种种作为。
一是关系融洽、亲密无间:“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
二是信任、尊重孔明。刘备请了诸葛亮不是为了当摆设,而是要孔明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并为此努力创造条件。为了让孔明有权,他“以剑印付孔明”,当关羽、张飞不听孔明调遣时,则警告二人“不可违令”……假如没有刘备为孔明撑腰,那孔明再有神机妙算,恐怕也无济于事。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少单位通过各种方式招聘能人贤士,并从生活、工作、政治等方面创造条件,使应聘者能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并非所有应聘者都得到了应有的信任与使用。有的是有职无权;有的工作起来困难很多,力不从心,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根子仍在招聘者身上。有的人招聘干部,只是装装门面,并非真心实意。说穿了,还是舍不得手中的权力。所以,当“伯乐”可以,任“千里马”驰骋却不行,对应该下放的权力,“口惠而实不至”。倘若应聘者越雷池半步,轻则刁难、掣肘,重则拆台、解聘。湖南湘潭市二轻系统一批应聘厂长的遭遇就是例子。
正因为如此,刘备请诸葛亮可贵,用诸葛亮便更可贵。聘请了人家,就该按承诺办事,如果心不诚,搞叶公好龙那一套,是断然办不好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