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给某刊的编辑的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3
第8版()
专栏:

给某刊的编辑的信
孙犁同志:
我最近没有写文章,想休息一下。目前,文章不好写。老年人写的东西,难免不应时。比如说小报吧,前一个时期,庸俗的小报泛滥成灾,教师、家长,无不忧虑气愤。可是,有多少人大言不惭地替小报说好话啊!有多少人写模棱两可的文章,实际是替小报呐喊助威呀!他们把这种泛滥,看成是一种“新的文学浪潮”,还预言它会冲跨“五四”以来的新文艺。谁表示点异议,他们就说你对新兴事物泼冷水,对通俗文学评头论足。他们自称是着眼群众的,是重视民族传统的。不久,事实就证明,这种小报,并不是什么通俗文学,与民族传统更是格格不入,甚至沾不上边。评论家进而吹捧庸俗小报,可以说是鼓吹评论的一大降调。
更使人奇怪的是,前一段时间,有的提倡西方什么主义的人们,忽然加入吹捧庸俗小报的行列,也大喊起民族形式和民族传统来。其实,他们头脑里并没有这些东西,这次搀伙进来一块喊叫,不过为的是把水搅浑,共同冲垮“五四”文学传统,好树立他们那树了好几年,还没有树立起来的旗。
你看,文艺理论上的事,就是如此混乱,难以说得清楚。文艺创作,当然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文学批评,也可以有种种见解。但是艺术有基本规律,有评价标准,有是非界限。
比如人物性格问题。有人说,凡是人,性格都是复杂的,没有一个单纯的,除非是白痴。照这样说,我们平常说,某某人很单纯,很天真,很可爱,又如何解释?所有这些人,就都是白痴?写小说,你把人物写得多么复杂都可以,但不要把这一原理,应用到实际社会上去,实际生活中去。
目前,有些蒙骗文字,小报的标题,是最显著的,还有的广告,交多少钱可以成为作家等等,都是过去闻所未闻的。评论有时也没有标准,一篇小说,如果评价它的艺术性,无非是内容与形式。内容也包括思想内涵,道德感染力量。有人把思想排斥在艺术之外是不对的。形式,主要是语言和结构。如果在这几方面,都没有达到新的高度,甚至一无可取,你硬把它吹捧到天上,或叫它得奖,那是不能服众的。时间会慢慢把它排斥出去。
好的作品,那是谁都可以看出的,有时甚至用不着评论家去费力。比如李存葆的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好作品,我是从电台广播里,逐字逐句听完的。这是一部有现实生活基础,有高度思想和想象力,有现实主义气派的作品。当然语言还可以简洁些,组织还可以精练些。
有的小说,虽然被吹得那样响,我就不敢苟同。以历史题材为例:如果从历史上说,它反映的社会情况不真实,很肤浅;从现实意义上说,它提供的思想很平庸,没有根基,直至摇摆不定;从语言上说,它的语言很复杂,甚至很污秽,这怎么能算优秀之作?还有那种投时代之机的揣摩小说,我也是一向不那么看重的。
现在有的评论文章,一是太长;二是,“新名词”,“新学问”太多。玄而又玄,繁琐之至。貌似渊博新颖,细玩其内容含义,二十年代有些书中,早已介绍过。我以为,文艺评论,早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把它看得太简单,固然不好;说得太复杂,恐怕也无补于创作的实践。把各种学科,都引进文学批评,不一定对文学批评有利,弄不好,还会把青年作者引入歧途。人对艺术的观念,总不会与自然科学的日新月异同步发展。
前些年,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换回来“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现在,这四个字已经不大被一些人重视了,从报刊上,我们常常看到与此相反的浮泛言词。这不能不反映到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中来。
关于短篇小说,过去我写过文章,现在也没有什么新意。如果是谈艺术,我觉得任何艺术,首先向作家要求的,是严肃和认真。艺术揭示人生的画面,传播人生的知识。世界上有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这种艺术也可以卖钱,但不会有只是为了名利的艺术。艺术给人以安慰,鼓励,憧憬和希望。只有教育陶冶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不会有使人坠入地狱,掉进浊水污流的艺术。作家首先要正心诚意。
1985年3月24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