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香山留得笑颜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3
第8版()
专栏:

香山留得笑颜双
陈靖
1949年春,北平解放后的两个月,中央机关由平山西柏坡,迁到北平香山。徐特立、熊瑾玎两位老人在香山拍了一张合影,送给我一张,背面还题了一首小诗。诗曰:
莫嫌聚散总无常,
分道驰驱体尚强,
喜得燕京先解放,
香山留得笑颜双!
有几位老同志读了这首诗,连连发出感叹说:“情深,意更深!”是啊,两位老人,从他们的青少年时代起,不知经历过多少次聚聚散散了!大约回顾,有光绪末年的反满斗争聚散,有民国初年的反袁、反南北军阀斗争的聚散,有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聚散,还有国民党叛变后的十年内战聚和散……半个世纪的民主革命斗争征途,两位老人所经历的曲折坎途,辛酸苦辣,不是千言万语所能诉尽的。这里仅大略回顾这样几件事:一次是为反对民国初年的“满清余孽”和唤起“振兴中华”之志,在一次群众告别会上,徐老拿起菜刀,砍断自己的手指,以表为革命奋斗到底的决心。也就在此时,熊老决心一生追随徐老的奋斗意志,永远前进。再一次是五四运动之后,广大南北青年,为了求知救国,决心去国外出卖劳力进行学习,赴欧“勤工俭学”。徐老当时决定抛名弃利,加入这一奋斗行列。有人劝徐老说:“徐老师,您现在是有名的教育家了,又是学校的校长,您一天的收入(八元光洋),相当于一般公职人员一月的薪水。再说您也是四十开外的人了啊,同这些青年人乘五等舱远行,这为的是什么啊?”徐老微微一笑,说了“为的振兴中华”六个字,步入一艘远洋货轮的底层甲板。还有一次是1927年之夏,国民党叛变革命,全国出现极端恐怖的大屠杀,到处呈现血雨腥风。这时,许多革命者变成不革命者,甚至有些共产党员,离开了革命离开了党,这是多么严酷的时刻啊!就在此刻,两位老人,却要求参加共产党。这是什么举动,请听毛主席的回答吧:“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
两位老人入党后,马上投入最艰巨的斗争中去,徐老去到贺龙同志的二十军任第三师的党代表;熊老去“遍布刀丛”的上海,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十分艰危的秘密工作。两位老人的这次长别,各自都经历了中国革命史上罕见的艰难和危险。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本可以在中原团聚,但由于蒋介石的“明合作暗反共”政策,二老一在嘉陵江畔,一在延水之滨,只能遥相思念,不能晤面。直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两位老人才在黄河之滨聚会,很快来到古都燕京的香山合影!
1949年的五一之夜,我捧着二老的合影和赐诗,受诲之余,冒昧步和了这样四句:
东方风云素无常,
二老身心俱坚强。
誓为中华争解放,
风流当今有几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