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鼓励“伯乐”荐贤欢迎“昭君”出塞 内蒙古自治区采取措施落实政策吸引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4
第3版()
专栏:

鼓励“伯乐”荐贤欢迎“昭君”出塞
内蒙古自治区采取措施落实政策吸引人才
本报讯 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用非所学的问题,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引起重视。这里的有关部门正采取果断措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一些知识分子陆续就其位、尽其才、得其所。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落后,急需人才,但前几年知识分子外流严重。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建立自治区人才科学研究所、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末以来,区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就接待了四百多名要求归队或调进内蒙古的知识分子。目前已经或正在办理调动手续的逾二百人。
——建立“伯乐奖”,吁请全区各族群众举才荐贤。自治区组织部门的这一活动在报端披露后十天内,被举荐的各类人才就有五十名,一些奇缺的专业人才也被挖掘出来了。
——鼓励人才相对密集的单位向边远盟、旗和基层单位输送人才。人才流动可不带户口、行政关系,长期工作或短期支援,都欢迎。
——提倡兼职,既可以发挥知识分子的潜力,为社会多做贡献,又可使知识分子增加收入。现已有二十人首批受聘兼职。
——积极为返回内蒙古的科技人才牵线搭桥。组织、劳动人事和科技部门通过给调往区外的知识分子发慰问信、登门访问以及把科技人员请回内蒙古召开“回娘家座谈会”等形式,向这些人介绍内蒙古发展前景,征询对自治区建设和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的意见,从而吸引了一批知识分子要求返回故里。他们中间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治医师和工程师。上海宝钢高级工程师庄宗勋是四十年代大学生,在包钢工作过二十余年,现在年已六旬,却坚决要求重新“出塞”,为内蒙古冶金工业再工作五年,甚至十年。陕西的毕宝蒸是采煤专业工程师,听说内蒙古煤炭事业大发展,这位“游子”归心似箭。在自治区劳动人事厅和组织部领导的过问下,仅用两个月,他便把全家迁到了内蒙古。现在已经或正在联系调回内蒙古的区外科技人员已有一百一十三人。           (赵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