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不可忽视的一角——访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个人成果转让展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4
第3版()
专栏:

不可忽视的一角
——访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个人成果转让展厅
本报记者 段存章
这是三万五千平方米展出面积中小小的一角。北京展览馆大厅外西侧走廊上,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地方,上面挂着“个人技术成果转让展厅”的红布条幅,诱人留步。两边用木板立起来的墙上,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个人技术成果介绍说明,中间两排洽谈桌上摆着样品、图纸。一个个衣着朴素的发明者,热情地接待着一批又一批的来客。
“嘟嘟,嘟嘟”,从江西景德镇市科技贸易中心来的周子华,正在给顾客表演他制作的多功能电子灯。
“我发明的这东西属于开发智力的一种玩具”。来自河北邯钢焦化分厂炼焦工段的李矿勤,在为顾客介绍他制作的玩具型识字多用棋。
正在清华大学进修的中南林学院林工系的袁炳东,利用课余时间,带来他发明的新产品——即食米饭新工艺,到市场交易。他解释说:“按这个新工艺做出的脱水米饭,吃法象方便面那样。”
“这里转让的个人技术成果共有一百六十多项,包括机电、食品、建材、化工等方面。你看,真是五花八门!”个人技术成果转让展厅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成果的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很实用。”
正说着,站在一旁的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张兆庆插进话来说:“不错,不错,我看着都不想走了。”他在一位叫王海平的发明者对面坐下来,详细询问安全门窗插销、盆景式壁灯、保险挂锁等新产品。王海平一人就贴出十项新技术转让说明书。
五十四岁的荆化也是一个“科技迷”。他五十年代毕业于中南财经学院,原来在北京重型电机厂任总调度。后来,退职回家搞起科研。近几年,他先后试制成功了家用电站、高效多用节煤炉、除尘器、组合式民用烟筒等五项新技术成果。可是,从他说话轻声低语的表情看,对出卖技术还有些怕,胆没放开。“你还有啥困难吗?”我问。他停了好大一阵,瞅瞅周围的人,然后说:“对你说句心里话吧,我们搞个成果不容易。可一些税务部门却收我很重的所得税,实在想不通!”他补充说:“我不是反对交税,对国家作贡献是应该的,但要合理。”
据参加展出的发明者反映,目前虽有“国务院技术转让暂行规定”的文件,但由于缺少细则和法律性文件,加上有些地方的领导思想不解放,使个人的技术发明受到一定影响。他们还提出,有的人在业余时间里从事科技研究,缺乏资金和实验设备,而一些技术项目往往是跨学科的,需要相互渗透,所以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开辟一些“发明者之家”、“科学实验会”之类的场所。这不仅可以提供实验、加工试制、不同学科人员聚会的环境,而且可以利用这些场所,做些组织引导工作,对确有价值的项目,可以申请国外专利,争取打入国际市场。
个人发明者登上技术商品流通舞台是件新事。展厅虽小,人才众多,潜力很大,确是个不可忽视的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