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蚌埠市长的早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5
第2版()
专栏:

蚌埠市长的早晨
本报记者 张振国
天刚麻麻亮,他就小步跑上街。他边跑边看,遇到不清洁的地方总要停下来看看;碰到排队购买食品的“长龙”总要挤上去问问;看到吃早点的人在发议论总要走过去听听……
他,名叫龙念。自从他1982年下半年当选为安徽省蚌埠市市长以来,除生病、出差而外,天天早晨都要坚持跑跑步、看一看。春夏秋冬,风雪无阻。
才跑时,人家不认识他,也挨过骂。跑长了,人家都熟悉他了。小吃部的服务员,马路上的清洁员,菜市上的营业员,很多都成了他的信息员,一有新情况,很快就反馈到他的耳朵里。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说他“抓小事”。而他却说:“小菜不小,小吃不小,小事不小,不抓好这些小,大事也难抓好!”
有天早晨,在他跑、看快要结束时,忽然发现南山小吃部墙上贴了一幅广告:“本部经营的珍珠小笼包,集天津狗不理之精华,取上海南翔之风味,汇江淮各地之特色”。龙念看后觉得广告内容太夸张,便去买了一笼,尝了一尝,觉得味道很差,马上就问部主任:你们吃过狗不理包子吗?答:没有。你们尝过南翔包子的风味吗?答:没有。你们都未见过,怎么知道人家的风味和精华呢?
为使市民真正能尝到南北风味小吃,他曾经组织几家饭店到天津、上海、甘肃等地引进了狗不理包子、南翔包子和兰州拉面的制作技巧,经过反复试制,行家品尝,亲自为他们挂牌开张,并和经营制作人员合影留念,鼓励他们把小吃当大事办好。
现在蚌埠各色风味小吃已发展到六十多种,经营者遍布大街小巷,群众不用排队,随时可买到可口的“小吃”。北京那种“小吃难”的现象,在此已不复存在。
3月31日至4月2日,记者同龙念市长跑、看了三个早晨。第一个早晨,他发现一直正常供应的盆菜分量减少,群众意见很大。回到市政府就找商业部门解决了问题,第二天早晨再去看时,果然各个盆菜门市部花色品种就丰盛起来。他说:这种反常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光听汇报,都是“很好。正常。”今天抓了,多起来了,过一阵子不抓,又可能减少。对此,他归纳为:“天天看,常常抓,费劲小,收效大,少挨骂”。
第三个早晨,先就近看了市场,后坐车浏览了市区道路。他说,能在一小时左右赶回来正常上班的地方,从来都是步行,远的地方就得坐车跑了。总之,每周对市区的主要菜场和主要街道都要跑一遍,不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这天早晨,他发现一个建筑工地运土的汽车,满载着泥土,边跑边撒,弄脏了一条街。他立即打电话给城建部门,要他们通过此事,把市容好好整顿一下。回来的路上,他告诉记者:过去蚌埠“脏”出了名,几届市委、市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蚌埠梳妆打扮成现在这个比较整洁的样子,总不能把它再搞“脏”吧!
龙市长今年五十一岁,个头较高,身腰结实,每天工作十来个小时都不觉得累。据说,这与他天天坚持“跑步”有很大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