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了解中国的“窗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5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了解中国的“窗口”
本报记者 史宗星
伊斯兰堡的全巴工业展览会上,有个花篷布搭成的小书亭,正前方挂着四盏雅致的宫灯,亭内摆着中国书刊。书亭开放后的第三天,记者见到主办这次书展的巴基斯坦民族出版社经理拉希姆先生,他兴奋地说:“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书颇感兴趣,销路不错。”
自1969年以来,热心的拉希姆每年主办一次中国书展,这次规模最大,除六百多种书籍和刊物外,还增添了中国的书签、画片、剪纸、挂历和麦秆画等工艺美术品。拉希姆说,许多巴基斯坦人对中国怀有友好情谊,但他们对中国了解不多。举办书展,可为他们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
最畅销的书是中国的儿童读物。这次展出的儿童读物二百多种,上万册,一周内全部售光。二百多册乌尔都文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只一天多就被抢购一空。跟着父母来展览会的孩子一走到书亭跟前,就象被磁石吸住一样,翻翻这本,看看那本,爱不释手,等父母买上几本,他们才舍得离开。大人们认为这些书印刷讲究、插图精美、内容健康。书中的故事和传说,不仅情节生动有趣,而且富有生活哲理。一位带着四个女孩来买书的中年妇女对记者说:“这类读物,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希望孩子多读一些。”
这次展出的《邓小平文选》、《中国概况》、《回顾长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书最受欢迎。一位叫玛姆德的大学生高兴地买了一本刘伯承的《回顾长征》。他说他对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怀有兴趣,他希望今后多展出有关中国历史和反映现代中国人生活的书籍。许多人在翻阅《中国画报》后,当场填写了订单,要求长期订阅。这次书展中为数不多的《中国食谱》、《中国针灸学概要》和《针灸取穴法》未能满足读者需要,不少人为没有买到而引以为憾。
有两件事是很有趣的。一件是,作为样本展出的一套中国出版的《古兰经》和《古兰经注释》,引起这儿伊斯兰学者们的注目,许多人愿出高价买到手。一位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大学”学习的澳大利亚学生所出的价钱,竟多达一百美元。另一件是经常有人询问,用于装饰书亭的四盏中国宫灯是否出售。一天,有位妇女很认真地对拉希姆先生说:“只要你愿意出售这些宫灯,要多少钱我都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