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在生活中寻找角色——访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李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5
第8版()
专栏:

在生活中寻找角色
——访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李羚
刘北宪
窗外是一片花的世界,春日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将柔和的光线洒满室内。李羚端正地坐在长沙发的一角,和我们谈起了她心爱的艺术事业。
“我没有系统地学过表演艺术理论,因为我没有上过大学表演系。”她说,“如果说我在银幕上扮演的角色还能给观众留下一点印象,那主要得益于向话剧和电影界的前辈学习;在细心观察生活和认真积累表演素材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在艺术探索的历程中,李羚度过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她是个勤于观察和敏于思考的有心人。即使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她也善于留心捕捉那些日后有益于在舞台或银幕上展示人物性格的“小动作”。用她的话说:“一个角色的完成与一系列这种小动作的设计和表演是分不开的。不注意穿插表现性格的小动作,观众看到的人物就会干瘪。”在影片《黄山来的姑娘》中,李羚把平时观察得来的种种细节用于实践,力求通过恰当选择的特定动作,不用对话介绍便使观众明白角色的身份、性格、心理。她扮演的小阿姨玲玲,擦桌子时,会顺手拾起饭粒丢进嘴里;洗衣服时,不是象北方人双手搓,而恰与南方人习惯一样用棒槌打;去街上买米,粮本不拿在手上而坦然地叼在嘴里。看似信手拈来的普通动作,其实浸透了李羚的创造心血。
为了拍好小阿姨的形象,李羚曾到一位华侨家中去体验生活,与一位十六岁的安徽小阿姨结下了友谊。几天之中,李羚用心观察这位小阿姨的待人接物与日常举措,详细地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和家乡生活。至此尚感意犹未尽。有一天她带了一架录音机去,让小阿姨照着剧本详述了她的全部台词。回到家中,李羚反复多次听了这段录音,这使她逐渐把握了南方乡下人说话的声韵,形成了玲玲在影片中的语音构想。她说:“后来在影片中,我在好多地方用了这位小阿姨讲话的语调,象‘阿姨,钱……找回来了!’‘师傅,我这肉少三两,您再帮我称一称吧’,发音缓慢,而语气质朴,又尽量想说得类似北京人,这些都有我的那位原型的语言特点。”
从走上银幕至今,李羚已在几部影片中塑造了几种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角色:和蔼可亲的“苗苗老师”,冷漠孤僻的失足少女,忧郁多疑的病号常琳以及善良勤快的小阿姨玲玲。每个角色的出现,都能给观众以并不雷同的感受。据说,一位看过她的影片而想找她去拍片的导演,曾在一次会议上与她对面走过,却没有认出这就是他正在寻找的李羚。可见,她以不同的面孔在银幕上展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使包括内行在内的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都是活生生的角色,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李羚本人。这才是李羚获奖的“秘诀”。
谈起获奖后的心情,李羚思索片刻说:“我总感到这个荣誉给我太早了。我刚演了四部电影,还没有塑造出一个高难度的人物。我想,这次评奖是对我的鼓励,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以后找更难的角色演,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