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联营带来活力——记青石制鞋工业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6
第2版()
专栏:

联营带来活力
——记青石制鞋工业公司
浙江日报记者 钟睒睒 本报记者 吴长生
浙江桐乡县青石制鞋工业公司样品陈列室摆满了一双双款式新颖、做工精良的皮鞋,这些出自偏僻乡村农民之手的“足佳”牌皮鞋,不仅畅销本地,而且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也站住了脚。
五年前,莫说做皮鞋,青石乡连穿过皮鞋的人也没几个。1979年东田村最先办起了草帽厂,好景不长,没多久就因亏本停产了。可是十几个小青年不死心,又跑到江苏学习做皮鞋,贷款办起了皮鞋厂,主要生产木鞋跟,也做皮鞋。皮鞋厂越办越好,从一村到全乡,一厂到十四厂,十几人到一千九百多人。去年全公司产鞋七十三万多双,总产值达一千一百多万元,利润一百六十多万元。
使青石制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他们积极开展内外联营的活动。
1981年底,青石乡发展到制鞋、皮革、木跟鞋楦等四个厂。但他们互相隔绝,各干各的。结果,浪费了财力、物力,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愿走到一起,联合搞生产,互相配合,共同克服困难。于是,1982年初,一个有乡、村两级企业联营的制鞋公司成立了。
公司刚成立,就遇到了一场严峻的考验。1982年春季开始,全国皮鞋出现滞销趋势。面对这种形势,公司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滞销并不是因为皮鞋太多,而是因为鞋样太旧。于是,他们决定改革样式,紧跟潮流。公司派人到外地调查顾客心理,搜集畅销的新样式。当发现上海有几种高跟、尖头、精巧的样式很受欢迎时,他们马上组织有关人员改进设计,同时组织赶制新型的鞋楦、木跟,准备相应的面料。不到二十天,他们就设计、生产出三种造型、四十多种皮鞋样鞋。小批量投放市场后,很快销售一空。公司立即果断决定改造了一万双老鞋楦,大批量投入新型皮鞋生产。虽然改楦花费了五万多元资金,但公司闯过了难关,叩开了京、津、沪等大城市的大门,远扬了“足佳”牌皮鞋的声誉。
“这就是联营的力量。”公司经理俞敬民说:“联营,搞‘托拉斯’,就能大大增强竞争力。我们的新产品,从设计到成品出来只要十三四天,而一些国营大厂则要一两个月。市上一般只有黑、红、棕色的皮鞋,我们却有九种。这些都是某些大厂没有具备的优势,不少上海大鞋厂的楦子还要请我们给加工呢。再有,我们公司厂子多、规模小,很便于调整品种,同时可以生产八九种皮鞋,这就能及时满足各地市场的不同需要。”
现在,青石公司已拥有十四个下属厂,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皮鞋生产流水线。近几年来,他们在全国建立了灵敏的信息网,不断发挥“足佳”鞋款式新颖的特长,经常翻新花样,开辟新路。短短三年,他们共生产过八百多种款式的皮鞋,平均三天就出两种新花样。
青石公司不仅搞内部联营,而且积极开展对外联营,与外地联营,与国营厂联营,还与港商联营。一个与宁夏合资办的皮革厂即将投产,对方在青石公司帮助下发展了皮革加工业,青石则得到了一个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与上海一家国营鞋厂、一位港商联营的协议已经签订,一条至少年产一百五十万双出口运动鞋的生产线将于七月在青石建成。与一些单位联营的事宜正在协商之中……“‘足佳’一出名,要求与我们联营的越来越多,只要交通、原材料、劳动力等条件许可,我们就尽力积极响应。因为我们乡的剩余劳力已经不多了,要发展就得往外扩充,我们有技术、牌子,他有劳力、原料,联合办厂,双方得利,何乐而不为呢?”说到这儿,老俞开心地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