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6
第5版()
专栏: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内蒙古集宁市教育局 朱毅爱
老师讲课不应该过细、过多,而应当给学生留下“余味”,让学生自己去品尝。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主张“不要讲完”。他说: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导火线”,教师的工作重在引导,做到有意识的“存疑”。教师有所“存疑”,学生才能因疑
“发问”。如果我们讲得力求全面深透,使学生无疑可问,这样做从表面上看似乎效果不错,实际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
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有“教学半”的说法,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发生作用,相得益彰的。学生的学习虽然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但教师的作用只占一半,其余的一半还得靠学生自己努力。在这方面,近几年许多老师有过成功的尝试。
上海郊区钱梦龙老师曾做过试验,在条件相等的甲乙两个班级中,采取“完全由教师讲授”(甲班)和“由学生自读、思考、讨论,教师只作重点指导”(乙班)两种不同的方法去教同一篇课文,一个学期以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两个班学生同时进行测验。结果乙班成绩超过了甲班。乙班的优秀答卷占全班的百分之七十,而甲班只占百分之三十。集宁市新市区小学语文教师、优秀班主任林苏秀,从一年级开始使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审定的小学五年制实验课本,采取“自学”教学法,进行集中识字试验,在实验课本知识深于全国统编教材的情况下,实验班取得了好成绩。
这些实践表明,学生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老师是代替不了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使之进入知识之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