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芳树嘉樱添友谊——中曾根首相与刘海粟艺术大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6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芳树嘉樱添友谊
——中曾根首相与刘海粟艺术大师
张云方
一夜春风,吹得东京的天空一碧如洗。5月15日上午十时,坐落在东京永田町的首相官邸里响起一阵掌声,人们沉浸在中日友好的欢乐气氛中。窗外,是姹紫嫣红的杜鹃,白、红、黄、绯,团团簇簇,清风下,花枝招展,似乎都在为中日友谊而助兴。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同中国绘画大师刘海粟的亲切会见。海粟老人精神矍铄,他情意深长地追忆:“我是1919年第一次来日的,当时是来参加日本第一届美术院画展,真是岁月倥偬……”中曾根首相听后,又高兴又风趣地说:“我1918年才出生,那时刚刚两岁。今日得见刘老先生,感到高兴,看来我也能够长寿哩!”一席话,说得在座的人都笑了。海粟老人兴奋地将一幅《后海云雾》山水画送给中曾根首相。这是他八十七岁那年登黄山时画的。中曾根舒展画卷,那茫茫云海,巍巍奇峰,顿时跃入眼帘。他不由得连声称赞:“画思豁达,太精采了,黄山的葱茏风韵尽入画中。”
一位是异国的首相,一位是邻邦的画坛大师,此时都摈弃了外交的辞令缛节,亲切地共同漫步于艺术的境界中。日本的一家杂志赞叹说:首相与艺术家这样一见如故,并得以在画纸翰墨领域里相知,在当今世界上恐怕只有中日两国才有的了。
确实,长达两千年的中日交往,两国文化交流互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对中曾根首相和海粟大师来说,书法和绘画艺术上的共同追求使他们更是情深一层、胜似知音了。
海粟老人今年九十高寿,这次已是四渡日本。第一次是1919年,第二次是1927年,是在“四·一二”大屠杀的白色恐怖中出走日本的。虽然停留时间不长,但同日本美术界已结下深厚情谊。日本著名画家藤岛武二、满园谷四郎、桥本关雪、石井柏亭以及小宝翠云等都与海粟先生成为知己。中曾根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这些画坛前辈的启蒙。在日本,《朝日新闻》特为刘海粟举办画展。他的一幅《泰山飞瀑》为宫内厅所购,收为皇宫的艺术珍宝。也就在这时,他被日本画界誉为“东方艺坛之狮子”。其间,海粟先生也受到启迪:日本绘画始效中国,近学西洋,创出了新路,中国不也应该有所突破吗?1928年刘海粟踏上旅欧的征途,这是他绘画生涯中的一次飞跃——开始了他国画、油画兼蓄交辉的时代。
海粟先生第三次赴日是1984年6月,中日两国已进入世代友好的历史时期。当时,海粟老人已是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得到世界大学联合组织授予的“文化艺术博士”称号,以及荣获意大利国家学术研究中心颁发的胜利塑像奖的画坛大师了。旧雨新知相见,老人高兴地填词一首,并在中部日本书道会创立五十周年庆祝会上即席挥毫:“旭日腾辉,烧红了富士山色。名古屋,华堂高会,连翩裙舄。书道百年欣及半,艺坛万法终归一。看鲲鹏击水上青冥,搏风翼。旧游梦,将士秩,今再到,狂挥笔。喜东方狮子,豪情如昔。芳树嘉樱添友谊,锦囊好句酬佳节。愿中日世代永相亲,传无极。”惜因日程关系,海粟老人那次同中曾根首相仍失之交臂。
中曾根首相对刘海粟大师慕名已久。首相本人就多才多艺,不仅能弹会唱,而且棋艺不错,尤以绘画和书法造诣更深。他曾几度参加日本美术界的画展,并获得奖次。他说过:“具有艺术修养的政治家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个国家便是高尚之邦。……毛泽东的中国便属于此。”踏入政界后,中曾根一直不放过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他第一次访华是1954年,是参加斯德哥尔摩世界和平大会之后辗转到北京的。其后他的几次访华是在1973、1980和1984年。据说,中曾根曾画过一幅叫《北京秋日》的画,由此可见他对北京之情。在中国,中曾根见到了刘海粟的画,留下很深的印象。“文化革命”后不久,中曾根在同友人谈话中还提到刘海粟,他听说刘海粟在“文化革命”中受过苦,很是同情。他问友人,“他现在怎样了?”可见,这两位经历不同的艺术追求者虽未缘晤面,早已有了“旧雨”之情。
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况乎“一衣带水复知音”。如今,首相与海粟老人终于欢叙一堂了。首相见画家并非什么特大新闻,可贵的是,他们之间不是以宾朋相待,而是以知音相交。这不仅反映了首相的敬业与虚怀,更令人感到中日世代友好的画卷,是何等璀璨、瑰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