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读《王若飞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7
第5版()
专栏:书评

读《王若飞传》
王凤海
马连儒、袁钟秀同志撰写的《王若飞传》,已经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王若飞传》的出版弥补了一个缺憾。五十年代,杨植霖、乔明甫合写的《王若飞在狱中》,使王若飞的名字深深印在广大青少年的脑海里,教育了一代人。但是王若飞被捕前有哪些革命经历?出狱后又为党做了哪些贡献?人们就不很清楚了。在王若飞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三十九周年前夕,一本比较全面、系统介绍王若飞生平业绩的著作出版了,确实让人高兴。
《王若飞传》材料比较翔实。它不但再现了王若飞在狱中的英勇斗争,还记叙了此前他创建中共豫陕区委、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参与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领导江苏农民武装暴动等事迹;还介绍了出狱后他在延安再次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特别是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中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情景。传记还叙述了王若飞青少年时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懈追求,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在艰苦的实际磨练中,逐步从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历史过程。
这本书写了王若飞的少年时代,作者真实地叙述了王若飞的思想性格的发展过程。由于家庭的原因,王若飞从小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差。初上小学时,连“大牛”、“小羊”这样的字,念几十遍都不能成诵。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硬是在他舅父黄齐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耐心教育下,几年后智力不仅恢复了正常,并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提前毕业。王若飞学习勤奋、刻苦,经常手不释卷。他博览群书,勤于思考。甚至连他舅父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大量藏书是什么时候被王若飞读完的。在王若飞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后,他求知的欲望和进取的精神仍然十分旺盛,甚至在监狱铁窗之中他也没有忘记学习。他已经学过日语、法语和俄语,又坚持学习英语。他说,学习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一个新天地,也就掌握了一件新武器,更有利于进行斗争。他曾说:“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
《王若飞传》的作者着重抓住王若飞求学发蒙、赴法勤工俭学、领导工农革命运动、狱中斗争、参与边区抗日工作的指导和重庆谈判等几个重要事例,概括反映王若飞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貌。比如王若飞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时,在延安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为了写好这一文件,王若飞亲自主持过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他特别注意向那些来自各地区农民出身的基层干部求教,口问手写,不厌其详。每次调查会后,他都认真整理会议记录,反复核实研究;对文件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通过这一起草中央文件的全过程,作者把王若飞那种谦虚谨慎、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工作认真负责的革命精神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王若飞传》还比较恰当地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在重庆谈判的斗争中,作者介绍了王若飞在谈判桌上与国民党进行面对面斗争的情景,也写了他在会下不怕特务盯梢、破坏,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会议,做争取民主党派的工作。通过叙述这种特定环境的特定行动,介绍了王若飞在谈判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和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革命外交家的潇洒风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