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丁香花开的日子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7
第8版()
专栏:

丁香花开的日子里
董大中
我的院子里有一株丁香。每到四月下旬,丁香花开,满院清香。日本的樱花似乎也是这时开放,我已经几次在丁香花开的日子里收到日本友人来信,报告樱花开放的喜讯。那几位日本友人都是研究我国现代文学的,重点研究赵树理,我们的通信也总是以赵树理为题目。去年丁香花开的日子里,我收到釜屋修先生所作《赵树理自杀未遂考——三十年代前半期的赵树理》的论文抽印本。刚刚过了一年,我又收到釜屋修先生寄来的一封信和一叠资料。可能由于他“现在忙得真没办法”,他在这次的信上没有再提樱花,但我觉得,他寄来的这份资料比樱花还撩人心喜。
他这次寄来的,是赵树理的两篇佚文,而且还是赵树理的手迹(复印件),多么难得啊!
近几年,我注意搜集赵树理的佚文,已搜集到一百七八十篇。两年前,我挑出一百二十篇佚文,以《赵树理文集续编》为书名,交给工人出版社出版。去年冬天,釜屋修先生托人带来一套日文的赵树理研究资料,其中有一篇文章署名赵树理,引起我的注意。我立即写信给釜屋修先生,说这是一篇佚文。釜屋修十分高兴,决定寻找佚文原件。
1955年,赵树理的《三里湾》出版以后,日本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冈崎俊夫先生着手翻译,请赵树理为日译本作序。赵树理于10月18日写信,对冈崎的工作表示感谢。同时写了一篇短文,说他刚给苏联的《外国文学》杂志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三里湾〉写作前后》,“假如要我现在再给《三里湾》写序,一定还出不了这篇文章所谈的范围”,所以就请冈崎先生把那篇《写作前后》译出,排在日译本《三里湾》之前,算作《代序》。所谓《代序的序》,指的就是这篇短文了。冈崎先生按照赵树理的意见,把《代序》和《代序的序》都译了出来,放在日译本《三里湾》之前。釜屋修去年寄给我的日文资料中,就有这两篇。
冈崎俊夫先生已于1959年去世。釜屋修为找赵树理序文的原件,先跟冈崎先生的儿子取得联系,然后与当年冈崎俊夫的助手立间祥介先生商定,今春到冈崎先生的家里去。他们还没有动身,冈崎先生的夫人冈崎俊江已经把赵树理写给冈崎先生的信、《代序》(打印件)和《代序的序》手迹全部找到了,信封也保存得完好。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赵树理的手迹已经不多,书信也只有几封。这样,由日本友人保存的这两件手迹就显得十分珍贵了。
《代序》和《代序的序》作于三十年前。那时,日本学者为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介绍给日本人民,费尽了心血。三十年后,日本的新一代学者为了搜集赵树理佚文,同样费尽了心血。釜屋修先生是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著有《中国的光荣与悲惨——赵树理评传》等书。近年,他又组织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每个星期都要和会员在一起讨论我国当代文学新作。他的时间很紧,即使这样,他仍然写了不少有关赵树理的研究文章。从去年夏天起,他就在写《赵树理自杀未遂考》的续篇呢。
正是丁香花开的日子,我接到釜屋修先生寄来的这一叠资料,心情有些激动。我想,文学作品是最容易使各个不同民族的感情相通的。中日两国有悠久的文化交流传统,现在,中日两国人民更是亲如一家。当我坐在院子里丁香树下翻阅这一叠资料的时候,好象也闻到了日本樱花的清香。我相信,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将象这丁香和樱花一样,永开不败!愿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沉浸在悠远的芬芳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