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近水楼台先得月”——首都科技人员赶集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8
第3版()
专栏:通讯

“近水楼台先得月”
——首都科技人员赶集记
本报记者 段存章
交易会开馆十天有余。来客有增无减,进进出出的人流中数来自首都的科技人员最多。许是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吧。
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二位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所长每天轮流在展台前值班,以便及时拍板成交。他们还给参加展出的交易人员一定的权力,让他们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及时达成协议。这个所研制的北京酸豆乳有偿转让在日本成交,是我国第一个向国外转让的食品技术项目。这项新技术在国内也受欢迎。他们已与齐齐哈尔江岸企业总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女副所长刘珏对记者说:“我们组织一百多名科研人员分批前来参观,大家十分注意抓市场信息。我们了解到开发大豆原料是热门,搞大豆加工食品是条新路,这样研究的课题就符合实际了。”
技术市场摆到家门口。设在海淀区黄庄少年宫的蔬菜技术分会场,吸引了四季青乡的科研人员李艳兰。她说:“我整天泡在这蔬菜技术大海里,看不够,学不尽,也忘了累。”四季青种子公司经营的蔬菜良种有上百种,但他们还急需引进各地“名、特、优、新”的品种,比如福建的重心菜,天津的韭菜、菜豆,内蒙古的土豆,等等。北京市科协基层部负责人杜长友说:“全国各地把技术给我们送上门来,咱应该良种、良法一起推广,交流、交易一起办。”
在蔬菜技术分会场上,记者见到首届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总指挥季延寿。他介绍说,北京市委领导要求各区、局、县的同志当好技术商品推销员,采购员。北京交易团有六个分团,七十多个展台,最受欢迎的食品加工业,饮料、酱油、酱菜、各种果脯、点心、白薯、土豆加工技术,这些都是科研人员大显身手的项目。吉林省通化县一位同志看中了北京农学院的“马铃薯、甘薯深加工抗褐变技术”,高兴地说:“太棒了!这下子不光几十万斤土豆有了出路,工厂也有了活路。”北京农学院的科研人员马上同他洽谈生意。
“我们是奉市政府的旨意,前来看看需要从国外引进技术的项目,在国内能解决多少?”北京市经委招标咨询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任夫广、王俊秋来到技术难题招标馆做调查。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北京汽车启动机厂原准备从国外引进五种型号的启动机,现在由航天工业部上海航天局○六基地帮助解决。北京市汽车靠垫厂原打算花三十二万美元引进西德聚安酯发泡机,这个信息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得知后,他们答应可以研制。
看来,国内的技术潜力不小,问题在于自己要认识自己,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