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求知·求活·求美——山东海阳县农村干部变化侧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8
第5版()
专栏:通讯

求知·求活·求美
——山东海阳县农村干部变化侧影
去年,山东省海阳县工农业总收入超过五亿元,人均所得达五百七十一元,比1978年增长三点八倍。更令人振奋的是,广大农村干部显现出了新的风貌。
过去村干部往往和“大老粗”连在一起,只要知节气、会种地,就有资格当干部;如今——
他们肯学了
辛安乡前黄塘村党支部书记于长先的办公桌上摆了十几种书,其中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还有《学点逻辑》、《乡镇企业管理》等。翻开这些书,里面不少地方都用笔画着杠杠、圈圈。他的床头还散放着五六种报纸。知识启迪人的智慧和胆略。这位年仅三十二岁的年轻书记,四年来带领全村群众一鼓作气建起白酒、纸箱、烟花等六个厂,使全村95%的劳动力从事商品生产。去年全村人均所得达八百六十元,比1978年增长了九倍。留格庄乡山口村党支部书记任举芝,这几年硬是靠“学”字富起来。为了建铸造厂、学铸造技术,他带领几名青年外出求师学艺二十多次。这个铸造厂去年获利三十万元,山口村也成为乡里第一个人均所得千元的富村。据统计,海阳县去年从外地聘请的专家和各类技术人员达四百多名,平均不到两个村就有一名。
过去村干部以农为本,以粮为纲,把催种催收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如今——
他们头脑活了
大批村干部走出村庄,与县城、大中城市打交道,开始抓信息、做生意、务工经商。高家乡西石现村五十四岁的党支部书记于良福说:“我一连干了十五年支书,去年才真正转轨定向抓工业。过去当‘农业支书’那阵子,因全村一千五百口人每年吃国家十万斤返销粮,一气之下奋战四个冬春,大整‘大寨田’,粮食亩产虽然闯过千斤关,却还是贫村穷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明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的道理。”去年,他三下江南,请来食品工业方面的技师,村里办起饮料、糕点、面粉等工厂,全村获纯利十五万元。黄海岸边渔村冷家庄党支部书记王庆平,十年前上任时,全村欠国家款十四万元,靠海不捞鱼,90%以上的劳力“以粮为纲”,单一经营。近几年,王庆平的脑子活了,组织了80%的劳力下海,渔船由过去的八条发展到七十一条,年产鲜鱼三百五十万斤。去年这个有四百户人家的渔村,一下子“蹦”出了三十多个万元户,户均银行存款二千五百元。这年金秋十月,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海阳时亲切接见了这位“能人”。
过去乡下人(包括乡下干部)被人认为土里土气,不会讲“时髦”;如今——
他们“阔气”了
留格庄乡留格庄村坐落在青烟公路旁,每天过往车辆、旅客流量大。他们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去年,仅饭店、旅馆、理发等服务业就收入六十四万元,占全村总收入32%。村里干部家里都装上崭新的电话机。村党支部书记王洪秀高兴地说:“这玩艺就是灵,刚才不到二十分钟就联系了两万多元的买卖。”发城镇王家山后村党支部书记王增云,也是个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近几年,村里建起七个石灰窑,办起八个厂。现在该村农民都住上了新房,看上了电视,喝上了自来水。他们购进两台北京吉普,一台中型客车。客车每天接送读书的中学生,吉普车专供外出人员做买卖。坐车行动快,成交买卖也快。王增云拍着车头说:“它当然是用于跑买卖、拉顾客,同时它也是咱农村繁荣的象征呀!”
(于国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