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新型企业与现代企业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30
第5版()
专栏:

新型企业与现代企业家
童大林 刘吉
今年3、4月间,我们应邀去法国和英国考察经济、科技体制时,无论是在政府、银行、公司,还是高等学校、研究单位,无论是正式会见,还是午餐时的交谈,企业问题是经常的、活跃的话题。真可以说,全世界都在为企业操心,为企业头痛,对企业也寄予最大的希望。这个情况表明,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给社会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时机。在西方,人们随着旧技术、旧产业的淘汰而流落街头,现在又从新技术、新产业的巨大潜力中找到了新的出路。
现代企业已经不是工业革命时期刚从中世纪作坊转变过来的工厂了,它有着复杂而有机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现在企业甚至也不再是上一世纪向垄断性企业突进的情况了。“反托拉斯法”使列宁当年考察的垄断资本主义有着许多现实的变化。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法律、关于累进所得税、遗产税的法律,关于社会保险与福利的法律……,使当年金融寡头独占企业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企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的最基本最活跃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是断然没有健康的肌体的。
从本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少演化出三种企业形态是值得密切注意的。
第一种是跨国公司。它的规模越来越大,许多公司实际上是全球公司,堪称一个经济王国。这种企业形态的独特意义,首先在于实行最有效的全球范围的专业化分工。哪里开发资源最有利,就在那里开发;哪里发展技术最有效,就在那里发展;哪里生产零件、部件最经济,就在那里生产;哪里有市场,就在那里最佳地结合市场需求将零部件装配成产品满足用户的需要。你这个公司是那方面专长,我就不干,我采用你的产品;我的公司是这方面独到,我发挥自己的优势,走遍天下,从而创造出空前巨大的生产力。人们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最先进的生产形式。跨国公司这种企业形态的独特意义还在于它的跨国。各个公司之间,各个国家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彼此都有着实际的经济利益。虽然有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谁也吃不了谁的现实。彼此互相依存,经济整体化了。经济是基础,世界经济整体化将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变革呢?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第二种是小企业。小企业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有各式各样的小企业。这里讲的小企业不是单纯从规模意义上看的“小而全”的企业,而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具有新质意义的小企业。这种小企业的独特意义,首先是满足社会越来越多样化要求的生产形式。以往人们追求的是你有我也要有,因此大量生产成为必然;现在人们追求的是我有的乃大家所无,因此特色的小批量生产就是最有效的了。同时,现在这种小批量生产特色产品也成为可能了,因为有社会性的元件、器件专业化大量生产为基础。这使我们想起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曾访问一家家具公司,一千平方米的厂房,十三名工人。经理兼厂长兼设计师。厂房只有三条流水线:一条将各种彩色木板按设计要求切割成形;一条在成形板料上进行钻孔等加工;另一条用螺丝等进行组装并装配各种金属装饰品。就这样,他们年销售额达到一百万美元以上。如此小的规模何以有这样高的产出呢?原来,它的彩色木板、各种组装件、装饰品都是别的专业化工厂生产的,从市场上买来现成的。这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小企业。小企业的独特意义还在于它是科研型的小企业。上述家具厂经理兼设计师,当然还是低水平的技术开发。而现在全球蓬勃兴起的各种“硅谷”、“科学园”、“工业园”、“企业园”等等,正是这种科研型小企业集中之地。
许多跨国公司支持这类小企业,他们不用费钱费神雇用这些发明家了,给予科研资助而不必承担全部风险。这些发明家兼小企业家从事技术开发,干的是自己志趣所在,又为自己切身利益奋斗,自然是高效率地苦干,充分发挥了人的才能。研制成功了,作为小企业家没有足够资金扩大生产,作为发明家又未必有经营管理才能,因此,一般只得作为专利卖给跨国公司,这对于跨国公司真是最经济的科研投资。真正通过发明从小企业发展到大企业,象王安公司,象苹果微电脑,毕竟是凤毛麟角。研制失败了,发明家自认倒霉,小企业破产,与跨国公司无关,跨国公司的损失是最小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每年诞生三四百万家小企业,又垮掉三四百万家小企业的道理。英国大曼彻斯特开发公司的领导人也告诉我们,小企业的死亡率很高,五分之二的小企业只能生存两年。其实这种死亡率也正是它的活力所在。小企业新陈代谢,发明家们在实践中流动,从而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生产力。
总之,这种科研型小企业,最经济地利用科研投资,最充分地发挥人的才能的潜力,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形式。
第三种是咨询产业。它包括战略咨询、工程咨询以及具体技术咨询,层出不穷,遍及一切领域。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科专门化、生产专业化越来越细,人们不可能掌握一切知识,而现代经济和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可以说是越来越大、越综合,要求最大限度的知识。因此,任何重大的决策都必须广泛听取各类专家的意见,任何重大的行动都必须从横向把各种专业联系起来。这就是现代经济和社会中咨询产业兴起的客观基础。如果说战略咨询主要是出思想,那么工程咨询等等,还要把各种咨询方案组织起来实施。从事咨询的专家以博才取胜。咨询公司人员不一定很多,也不一定需要多少设备条件,然而却可以干出很大的事业。譬如,要建设一项大工程,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要订购各种设备,要招聘各类专家,要组织具体施工,等等,如果一切靠自己干,这是小生产方式,水平低,效率低。现在有咨询公司承包下来,分解到各行各业,又有机组织起来,这是大生产方式,是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为什么咨询公司能够承担这一任务?因为他们专业化了,他们所掌握的是知识与信息。知识是力量,信息是战略资源,是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的。西德鲁奇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工程咨询公司,只有几百人,然而年营业额高达五十亿马克以上。
马克思教导我们: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生产方式的演化决定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人类一切新的变革,总是首先从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始的。所以,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地看待上述三种企业形态的发生和发展,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
现代企业变得如此重要,并且可能正处在一个历史大变革的开端,这就无怪乎人们在谈论未来是企业家的时代了。
那末,现代企业家,或者更进一步说,未来企业家是什么样的人呢?
一、现代企业家是一批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的人。以往资本家是一些靠资本剥削劳动者的寄生虫,过着花天酒地生活的庸碌之辈。1840年在美国纽约西部一条铁路上发生了一件撞车事件,死了一人,伤了十七人。这虽然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车祸,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次车祸。当时社会舆论哗然,纷纷抨击无能的铁路资本家管理不了现代高技术高组织的企业。在州议会的推动下,该铁路公司实行改革,选拔一批有管理才能的专家来担任领导,而资本家只是股票持有者领取红利。这就是管理学史上“经理制”兴起的缘由。这场改革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交给并非股东的有才能的经理们了。这个“经理制”在实践中显现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不到几十年的时间内推行到全世界,直至今日。这些经理们开现代企业家的先河,他们创造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当然,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是科学技术进步,可是,科学技术进步既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这些“硬科学”,也包括从经济学到管理学这些“软科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前科技经济部主任萨罗蒙教授告诉我们,一项技术或一个产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投入市场,其投资费用的比例大致是1∶10∶100∶1000,即成十倍递增。谁进行科学研究呢?科学家;谁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师;谁将产品生产出来投入市场?企业家。由此可见,企业家在资本利用中承担着十倍百倍的责任。如果从经济效益或生产力角度来看,科学是潜在生产力,科学家们创造的是包含着可能迸发巨大生产力的知识。技术是实际生产力,工程师们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对人类实际有用的产品,但是这些单个产品的发明与创造还只是样品、展品。要能真正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成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这就要靠经营管理了。经营管理是社会生产力,企业家把工程师们的发明变成成千成万的商品,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他们从事高级的复杂劳动和巨大社会作用的工作,这就是现代企业家!
二、现代企业家是从事企业经营的专家。1923年斯隆被任命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当时,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第一家大公司。这位被管理学史称之为“现代化组织天才”的斯隆上任后,锐意改革。他一方面发展满足各个阶层不同经济能力需求的多品种汽车;另方面改革经营管理,他提出“集中经营,分散管理”的原则,即由董事长、总经理这些最高层领导集中精力进行大政方针的决策,而日常管理由建立起来的各个事业部去进行。这就是著名的“事业部制”。这个改革的实质是将经营权与管理权分开了。实践表明,它具有巨大优越性,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优势。不几年,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额大大超过了福特汽车公司,居世界汽车工业之首。因此,“事业部制”得到了推广,现在全世界大企业几乎都采用“事业部制”了。所以,企业家就是从事企业经营的专家。在这次国际旅行中,有一次我们和一批大企业家共进晚餐,同一位号称“四块美元起家”的跨国公司董事长交谈。我们问他是怎样当董事长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一天工作十几小时,主要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如何用钱?把钱用在最有效益的地方,而且要加速使用。一块钱周转几次不就是发挥了几块钱的作用吗?我在香港签订合同,在英国交货,在美国付款。为什么在美国付款?钱在美国又用出去了嘛。我天天就动这个脑筋。去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经济问题,我就赶到比利时,成天在会外转,转了一个月,摸到专家们的结论是,未来世界上最有潜力最有活力的市场有两个,一个是巴西,一个是中国。现在我就向这两个国家投资,开发市场。第二件事就是用人才,没有人才去干,你想得再好也是白搭。我到处观察人,发现人才我就用高价挖过来……。这就是企业家的经营思想。
三、现代企业家是有知识有本领的人。既然他们是经营专家,当然要有知识和本领。在现代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中,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们要管理好自己的“经济王国”,使自己的“王国”欣欣向荣,没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没有实际的本领,是不可想象的。他们既不同于小生产时代的地主,也不同于那些坐拿红利的资本家股东。他们许多人都是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甚至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到各个大学研究院去短期学习。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50.9%的经费来源于不取学位的高级经营人员培训。这种培训班每年两次,每次三周。美国阿斯彭人文学院也是著名的供企业家们“培养头脑的地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此看来,现代企业家确实是一批了不起的人,说他们在创造一个时代也许是过分的。反过来,造就一代具有巨大创造力的新型企业家,应该是历史性的战略任务。一个有远见的国家和民族,如果不甘心在下一世纪落伍的话,都应该在发展企业经济和造就现代企业家上面大作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