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介绍《农村经济变革的系统考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30
第5版()
专栏:书评

介绍《农村经济变革的系统考察》
高宏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变化巨大。这种变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反响。同这种影响相较,我们对这种变化的分析研究则显得相当薄弱。对农村变革所蕴含的机理的分析,对它所提供的经验的提炼,都十分不足。分专题的探讨虽有一些,综合的考察则属寥寥。这当然不利于我们运用已有的改革经验促进农村经济更快的发展。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村经济变革的系统考察》,多少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这本书从生产、交换、分配三方面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变革的机制,研究这种变革的趋势和方向。
“家庭经营”是这些年农村变化的关键,所以本书着重分析了“家庭经营”的作用和意义。家庭联产承包制在我国屡遭挫折、终于普及的事实,说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农民的家庭经营已经从否定因素转化为积极存在。这在人的认识上,不能不说是一次飞跃。作者认为,农民的家庭经营实际上体现着集体内部农户与农户之间特定的劳动交换关系。这种经营方式由于适应农业生产的劳动特点而勃发生机,旧的经营方式(即“工厂式”的组织形式)因此而被扬弃。
以家庭经营为特点的联产承包制普及以后,很快引起了农业生产分工分业的新发展,农村剩余劳力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作者以此为线索,系统地考察了农村分工分业怎样引起农村交换领域的变革,这种变革如何引导自给半自给的农村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本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用来分析和论证这种转化的,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关系重大。
作者从考察承包农户的家内分工开始,分别考察了农村新的经营项目、新产业的形成和农村新市场的兴起。在这里,所有的理论分析都是以经济运行的必然逻辑为依据,从经济发展本身的机制中引出商品交换的扩大和深化。作者认为,开放和信息的传播必然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多方面的组合,使交换关系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书对农村分配领域的变革作了理论概括,对联系产量计酬、联系产值计酬以及开发性承包中联系预期产值计酬等方式作了剖析。并从分配角度对合作经济中各成员对共有生产资料分别承包的特点作了分析。
本书作者从这场变革一开始就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写出一系列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并由此构成本书基本立论的框架。应该说,作者走的是一条踏踏实实的从实际到理论的道路。也许,书中有些内容确如作者所说还很不成熟;但毫无疑问,它们都是作者用自己头脑认真思索的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