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简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30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简述
中国财政学会1985年年会和第七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4月29日至5月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促进改革、搞活经济、加强宏观控制为主题,对新形势下的若干财经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进一步搞活经济的同时如何加强宏观调节和控制 与会同志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很好,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大好形势下,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去年第四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宏观失控现象,突出表现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银行信贷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因此,要注意切实搞好宏观调节与宏观控制,建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国民经济宏观协调平衡体系。同志们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急于求成,盲目追求和攀比速度;二是缺乏必要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行业改造规划;三是不正之风的干扰和影响。对于控制什么,与会同志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关键是控制速度,只有把过高的速度降下来,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失控现象。另一种观点认为,关键是控制货币发行,这样就可以解决消费基金和投资失控的问题。第三种观点认为,关键是控制国民收入分配,只有国民收入不出现超分配,才能有平衡、比例和效益相统一的速度。
搞好财政改革,支持和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 同志们一致指出,工资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同财政改革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进一步搞好财政改革,支持和促进其他各项改革。现阶段财政改革的重点是两个方面:(一)建立真正的分级预算,对预算外资金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节,加强对社会资金的组织和管理,编好各级综合财政计划。(二)进一步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应使我国的税收制度成为一个多环节、多层次、多税种相配套的强有力的宏观调节、控制网络。在此前提下,有的同志提出,应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大多数同志认为,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应大体保持现行税制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原有的税种税率作必要的调整,并适当增设新的税种。
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应实行正确的财政经济政策 同志们在讨论中反映,目前在开放和引进中,存在许多问题:1、缺乏宏观控制,重复引进多,与能源交通不配套,经济效益不理想;2、税收优惠的规定不利于鼓励老区和老企业的改造;3、国家对外汇的统一管理,受到了地方自办外汇银行等做法的冲击;4、有些项目确定时,没有充分考虑今后的偿还能力,不少合资合作企业,在让出一部分市场后,外汇平衡有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同志们提出,第一,引进外资要有长远考虑,要有统一的规划和正确的政策,要考虑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要制定正确的引进外资的技术经济政策,如第一步引进生产装配线,第二步就要引进元器件、软件的生产能力,减少对外依赖性;第三,税收政策要有利于引进外资进行技术改造,税率优惠条件应按不同行业确定,而不应按不同区域确定。 (于中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